标题 | 医学院校大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情况调查与研究 |
范文 | 段文越 赵梦 袁婧 周建于 罗梅 【摘要】 ? ?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就医学院校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增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 ?医学院校 ? ?大学生 ? ?新媒体 ? ?调查 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1]。高等医学院校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是高等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医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从一进入校门之日起就注定要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庄严誓言而不断勤奋学习和实践探索,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肩负好人民健康卫士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因此,了解掌握和分析研究网络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专业实践中对新媒体的态度倾向、应用习惯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从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加强和提高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实践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采用自编问卷在昆明医科大学各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056份,受访对象中,男生为293人占调查学生中27.7%,女生为763人占调查学生中72.3%。 二、结果与分析 2.1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类别年级学生利用网络的行为和内容 被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主要行为排名前三项的分别是进行网络社交活动,比如通过QQ和微信进行聊天(86.1%);其次,是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69.1%);再次是查找学习资料和阅读电子书籍(60.8%);最后是网络购物(33.7%)和玩游戏(30.3%),说明被调查医学院校学生使用网络的使用正在从单向娱乐形式,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向微信、微博、QQ等双向互动模式转变,学习方式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向网络自主学习转变。[3]分析问卷中低年级(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与高年级(大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对就业信息、职业行业情况的了解,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高年级才开始在网上关注就业信息和了解等情况,其中医学相关专业(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康复学、卫生检疫、食品卫生营养)学生的5.5%与非医学专业(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利用网络或新媒体平台了解求职信息比例为5.3%,多于医学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专业)的2.0 %。 2.2医学院校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 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上网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性,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4小时学生(54.9%)和每天使用网络1-3个小时的学生(41.9%)占问卷调查中的绝大部分。医学院中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和倾向性具有一定差异,非医学类专业59.21%同学使用网络超过4小时,多于医学相关专业的55.61%和医学专业的53.12%。针对传统线下课堂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或登录新媒体的行为调查发现, “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或内容有疑问时”有34.8%学生会用手机上网查寻高于“上课时手机收到短信息提示时”有26.9%的学生会拿出手机查看信息,当“课堂上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时”19.0%的学生会拿出手机上网,“没有目的,但上课时就是不自觉想打开手机看看”的学生有11.5%和“上课时带有手机,但不会用手机,认真专心听讲”的学生7.8%。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为了协助学习,网络自控力和网络学习自主性较强,网络已充分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网络的便捷性、平等性、隐蔽性和广泛性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对大学生充满吸引力与亲和力,但带手机上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分心,影响课堂学习。 2.3医学院校学生遇到问题困难时寻求教师帮助的途径情况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人生特殊的阶段,大学生会逐渐面临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各种困惑与问题[2]。 通过本次对医学院校学生寻求教师帮助行为调查发现,55.9%的学生通过QQ、微信或电子邮件向老师寻求帮助,27.6%的学生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给老师,而通过第三方(如班委、父母)找老师寻求支持的学生(7.6%)与教师面对面报告寻求帮助的学生(7.5%)。调查中的绝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渠道来向教师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院校需要加强网络反馈平台的建设,助力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形成。 2.4网络新媒体和不同人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情况 如今网络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本次网络新媒体对医学院校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调查发现, 44.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新媒体对自己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最大,其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18.3%)、亲朋好友(14.8%)、专业课教育(14.4%)、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8.4%)。与此同时,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先后分别是参与社会实践(24.3%)、主题活动(22.2%)、案例研讨分析(19.1%)、网络宣传(13.1%)、专题报告(12.3%)和传统课程教育(9.0%),说明被调查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本次问卷中关于对“网络育人工作中谁的责任更大?”的调查发现,51.2%的学生认为是辅导员(班主任)责任高于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课教师(22.4%)和思想政治课教师(19%)。由此可以看,线上网络新媒体对学生思想观念的产生的影响明显强于线下课堂,辅导员对被调查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能力和效果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需要加强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及队伍建设,释放辅导员、班主任对于大学生教育影响力,满足大学生对网络育人的需要,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中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主渠道的作用。 2.5调查中医学院学生对网络媒体平台的需求和意见 问卷调查中的医科院校大学生在希望通过网络加强的能力培养方面,希望培养自己的学习、科研能力(19.8%),创新创业能力(15.2%),人际交往能力(14.9%)思想道德素质(14.3%)排前四项。针对网络媒体平台的意见中,大学生主要看中网络媒体平台的内容的针对性(21.5%)、交流互动性(20.0%)、创新互动性(19.9%)和及时专准确性(19.4%)排前四项。同时,调查中大学生主要反映网络管理平台过多,平台的互动性、趣味性、信息及时性、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平台内容及时性需要加强。 三、讨论与建议 3.1因时而进为大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新兴主导的“第四媒体”[4]。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工具。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要因时而进,高校教师要增强网络育人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新媒体,通过雨课堂、微助教、智慧树、学习通、钉钉等网络教学辅助应用平台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让线下教学与线上传播同频共振。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学习和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线上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有效重要举措,这必将更深更广更快地推动教育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 3.2因事而化运用网络新媒体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就必须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務学生”的原则,因事而化,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交互平等,及时便捷的特性,进一步扩大畅通师生网络沟渠道,贴近学生、读懂学生,了解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响应学生期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情感、就业指导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实际问题。同时学校要不断加强网络新媒体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务、财务、后勤、学生事务一网通服务平台,提高学校大数据网络服务的便捷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校园网络育人平台主渠道的话语权。 3.3因势而新运用网络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一方面要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网络新媒体应用培训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挖掘宣传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感人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和激励广大医学生坚守初心,践行誓言,立志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新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要根据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行为习惯、针对医学院校学生专业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网络育人条件现状,因势利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增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李桂玲,唐美玲,魏雪莲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医学信息获取行为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6):120-122. [2]侯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的研究[J].学习月刊,2011(02):98-99. [3]曾令辉,董晓绒,苏梅芳.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关系的生成—基于高校师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现状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2):145-151.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北京,2010. [5]张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7-10. 段文越(1989—),男,云南昆明人,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周建于(1976—),男,云南个旧人,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J1193)、昆明医科大学党建思想课题《探索网络育人实践路径之—营造风流气正的网络空间》(项目编号:KYXY2019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