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拍摄大场景成就“小飞手” |
范文 | 赵峰程 提要:本文从拍摄构思、拍摄手法、拍摄要领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三个大场景拍摄---校园全景、“春江花月夜”、“拔山茶龙”的拍摄,有效解决了中职美工教学长期存在的“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实现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双结合, 真正打造出有趣、有料、有品的“拍摄课堂”,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中职美工;大场景;拍摄;“小飞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90 一、緣起 近年来,各地消费级无人机呈现井喷式增长,婚庆典礼、毕业旅拍、公司宣传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有了无人机的身影,社会对操控无人机的专业人才(行业称之为“飞手”)需求激增。在此大背景下,我校美工专业开设了无人机拍摄课程,并以“大场景”的拍摄进行教学,意在助力学生拓宽专业视野,丰富专业技能,为今后就理想之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无人机专项训练的具体操作 无人机专项训练的课程,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够刺激,更重要的是非常“新”。“新”就意味着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我们的实践证明:要让这种“新”落到实处,任务型教学法——即以完成无人机拍摄任务为学习动机和动力,以掌握拍摄构思、拍摄手法、拍摄要领等为学习重难点,以航拍成果展示为评价方式的一种教学法最为适合。 下面,我们就无人机专项训练的具体操作进行阐述。 (一)训练任务一:校园全景拍摄 ——如何拍摄出一览无余的全景 我们结合为校园电视台拍摄校园全景视频这一案例来进行阐述。 1.拍摄构思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大家围绕拍摄构思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不同的时间和光源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镜头的不同拍摄角度,也能令建筑物产生不同的效果;拍建筑不一定要把整幢建筑物完整的拍摄下来,有时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文字,雕刻,纹理,甚至旗帜等,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特殊的拍摄手法能展现出建筑物另一面的美。 教师点赞之后补充了两点:一、拍摄倒影,既有趣又有创意,透过广场上的水池或下雨天时操场上的积水,可以拍出非常漂亮的建筑物倒影来;二、留意水平,在拍摄的建筑物中,如果有平衡构造的,一定要留意画面的水平,一个平稳的水平镜头可以让观者看得更舒服。 2.拍摄创意 每个小组按照自己提出的拍摄观点,去创意性的发挥,去查询相关的拍摄技术要领和优质作品,为拍摄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组别拍摄主体拍摄观点技术要领 彩虹组综合楼不同的时间段和光源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影响拍摄间隔时长控制;手动挡拍摄,参数一致;选择小光圈;固定白平衡。 翔雁组操场、体艺馆、教学楼、寝室等可以采用镜头不同角度的拍摄平衡匀速飞行 翼龙组校门文字、雕塑、旗帜等拍摄特写精准控制轨迹 刀锋组教学楼、实训楼等穿越拍摄、逆光拍摄平稳匀速飞行 3.拍摄小技巧 四个小组根据之前设定的拍摄重点分头创作。 延时拍摄 :“彩虹组”选择广场上的综合楼进行延时拍摄,计划拍摄一段早晨,阳光慢慢笼罩大半幢综合楼的10秒延时视频。展示巍峨的综合楼慢慢被金色晨光笼罩的迷人景象。延时拍摄,拍的是同一场景长时间的空间变化,因此整个拍摄过程参数、风格始终保持一致,拍摄模式一定要选择手动挡来拍摄,保证每帧画面的参数都一致。延时拍摄一般都是拍摄大场景,大场景就需要远近都清晰的效果,所以光圈不能设置过大,应以小光圈为主,设置在f8~f16之间即可。为了保证画质的细腻,ISO我们可以尽量把它设低。另外,因为延时摄影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一定要设置成固定白平衡,让拍摄的画面色彩尽量保持一致。组员们细致做好各项设置,耐心开拍。 平衡匀速 :“翔雁组”选择整个校园大场景的拍摄。拍摄过程中,学生操控飞机保持一个平行姿势,向前朝一个个目标物直线飞行,镜头平视前方,建筑物由远到近,由近而消失,一幢幢不同形态的建筑物在观众眼前掠过,使画面富有冲击力。当飞到四幢教学楼处,学生将飞机悬停在一定高度,缓慢平摇镜头,进行360度的旋转拍摄,这是表现大密度建筑群的一个摇摄经典镜头。飞到圆柱形的体育馆时将镜头从上往下45度的倾斜角侧面飞过拍摄。 轨道环绕 :“翼龙组”选择了校园各处有代表性的文字、景观装置、旗帜等进行特写拍摄,不同的景物组员们采用了不同的拍摄手法,校门上面的文字采用了渐进展现的手法,先让无人机远离对象,镜头朝下在开始接近对象时缓慢上摇镜头,直到展现出对象主体,而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则采用了轨道环绕的拍摄方法,围绕对象进行360度环绕跟踪拍摄,需要精准的轨迹控制。组员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显示器,两只手小心翼翼的控制着操纵杆,保持均匀的呼吸,平稳无抖动的素材,在后期制作中更容易被采用。 直线穿越 :“刀锋组”的组员们选择了拍摄难度最大的直线穿越拍摄,所谓直线穿越,就是让无人机穿越窗户或其它狭小的空隙,对一些内部的景致进行拍摄,这样的拍摄能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这须过硬的操控技术,因为一旦接触到障碍物,就会导致器材的受损,甚至人员的受伤,组员们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先挑选了一些宽敞的门洞或窗户练习穿越,再逐渐缩小通行空间,经过三天的训练,组员们基本能穿越教学楼走廊或实训楼宽敞的窗户进行拍摄了。小组在完成了事先设定的拍摄任务后,又拍摄了建筑物逆光画面,在日出或日落前后的30分钟内,将无人机飞进被拍摄建筑物阴影中进行拍摄,这样能让建筑物在阳光的映衬下泛出轮廓光。 4.作品美化 每个组按照筛选、剪裁、合成、增添音乐文字、滤镜美化、渲染出片这一流程,对作品进行美化,最终制作出了一部部校园风光大片。 5. 作品品鉴 学校组织召开小型的作品品鉴会,各主创团队组长先后上台发言,简要介绍了本组创作的构思,前期准备,拍摄过程中的疑难点,后期制作中的创新点等。 (二)训练任务二:“春江花月夜”——如何拍出迷人绚烂多彩的夜景 经过第一阶段“校园全景拍摄”的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无人机拍摄的基本技能。这时,我们开启第二阶段训练项目——“夜景拍摄”,以求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层次。 下面我们以拍摄富春江沿江景观带夜景——“春江花月夜”,参加微视频比赛这一案例来进行具体阐述。 1.确定拍摄主体和难点 各小组了解任务后立马投入了前期准备工作,在查找相关资料并和教师反复探讨之后,确定拍摄主体和难点(见下表): 拍摄主体夜拍难点如何确保安全 一江(富春江),两桥(富春江大桥、鹿山大桥),两山(鹳山、鹿山),沿江亮灯建筑群。障碍物多,特别是电线杆和电线;信号干扰大,城市繁华地带电磁设施干扰普遍;夜拍构图困难,不好确定主体景物。勘察场地,避让障碍,白天看好地形,选好路线;选择空旷起飞点,避免起飞时信号受到干扰,避开人群,免受围观;起飞前校准指南针,确保飞机处于安全模式;选择无风或弱风天气拍摄,确保飞行稳定,拍出清晰画面。 2.精品借鉴与学习 教师精心挑选两部夜景航拍作品《钱江新城灯光秀》和《最美中国——火舞濠江》供学生鉴赏学习,因为这两部作品所拍摄对象与春江夜景有异曲同工之处,很有借鉴价值。反复观看了两部作品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拍摄意见层出不穷,最后,大家决定先试拍一下学校的夜景。 3.夜拍初体验 夜幕降临,学校的灯光都亮了起来。四个小组分别挑选了4个空旷的起飞点,然后检查设备,调教好拍摄参数,开始按照预设的线路起飞拍摄。夜景航拍果然与白天不是同一回事,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预设好的线路都乱了套,屏幕上经常出现一片漆黑,或者拍摄亮部时高光曝光过度,画面又是雪花点点。忙活了半小时,导出素材一看却全是问题:有些飞了半天,画面中也没有出现主体景物,有些画面构图混乱,有些画面曝光过度,还有一些画面抖动的太厉害。 4.拍摄小技巧 针对学生初次尝试时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四点夜景拍摄技巧。 抓紧黄金时间:夜景航拍的最佳时间其实是在夜幕将至未至的时候,秋冬时节大概在六点多,夏天大概在七点多,此时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不是黑,而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彩霞余光,这时候拍摄的画面色彩华丽,层次感强,暗部细节明显。 起飞点考虑有前后景烘托的地点:我们在选择起飞点时,通常要考虑前景和后景。合适的前景能够烘托主体,前景暗而拍摄主体亮时,观者的视线可以被有效的吸引到拍摄主体上。后景能丰富画面内容,增强感染力。 寻找有反光的地点:城市的高楼建筑大多会采用玻璃金属的反光材料,捕捉夜晚灯光在建筑墙面反射的光影,能拍出绚丽的夜景效果,除此之外水面也能倒映城市建筑的光影,塑造对称的美感,丰富画面的亮部区域。 利用线条构图:城市中的道路、桥梁是天然的线条,跨江大桥、立交桥、复杂路段形成的斜线、曲线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引导作用,能够为横平竖直的城市增添韵律感。 在得到技术支撑之后,学生立即明白了问题的原因,各组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中抓紧训练。 5.实地拍摄 等各组对夜拍流程基本熟悉之后,教师先带领四位组长去实地进行拍摄。挑选了风平天净的一天,一行人在太阳落山前两小时到达富春江边,沿着景观带开车来回几趟,观察飞行线路,是否有障碍物,每位组长都拿着纸笔大致规划出了各自的飞行线路。在教师的分析下,最终确定了一条飞行线路,从鹳山公园起飞(幽静空旷无干扰,有茂盛的树木作为前景烘托)——飞向富春江大桥(横跨富春江的大桥可以作为构图中的一条线)——折回高空平遥鹳山——沿着景观带一路向西——大型建筑物灯光秀(灯火辉煌,反光明显,还有水面倒影,作为重点来表现)——鹿山、鹿山大桥(作为画面后景,衬托主景,丰富画面内容)。在太阳落山前半小时,学生们调试好设备,正式起飞。四位组长轮流操控,相互指点,熟练运用各项飞行拍摄手法,两个小时下来拍摄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 6.剪辑制作 每个小组根据拍摄的素材,融入不同的构思,剪辑制作了四部《春江花月夜》,由校园电视台成员投票,挑选出了最优的一部参加比赛,最终获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训练任务三:“拔山茶龙”——如何跟拍移动景物 在“小飞手”掌握了无人机拍摄的操控能力之后,我们需要拍摄难度更大的作品——移动景物,此时,就进入了第三阶段的训练。 下面我们结合“拔山茶龙”现场汇演拍摄的案例进行具体阐述。 1.思维碰撞 接到为学校共建村拍摄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汇演的任务后,四个组长非常负责,主动把同学们召集起来,一起商议如何拍好这次现场汇演。 “彩虹组”觉得现场拍摄与平时拍摄完全是两码事,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翼龙组“认为拍摄舞龙是要跟拍不停移动的物体,在技术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刀锋组“提出跟拍移动物体,大家可以先从跟拍校园跑操入手,进行实操训练。“翔雁组”的想法更为实际——先模拟舞龙的动作和跑位,一组演一组拍,相互交换着来。 对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 2.揣摩要点 在反复观看无人机跟拍舞龙表演的视频和不断尝试之后,学生们揣摩出了移动景物拍摄的设计和操作要點(见下表)。 3.模拟演拍 在室内跟随拍摄移动物体,有一定的风险,要随时注意与被拍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以及避开室内的一些障碍物。前几遍由于对舞龙的过程不是很熟悉,以及移动物体跟随拍摄技术难度较大,镜头往往跟不上移动的龙灯,一个环节脱节了,造成了后面众多环节的出错,学生们并没有气馁,一遍一遍跟随移动的阵型加强几种拍摄手法的熟练度。 4.拍摄技巧的创意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练,学生对于跟拍运动物体总结出了以下创意拍摄小技巧。 前进下降:开场时无人机可以快速前进并降低高度,靠近龙灯,将龙头在画面中放大,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熟练后可适当加快速度。 拉伸高度:无人机提前悬停于某一拍摄点,待龙灯进入无人机取景框画面后,飞行器匀快速拉升高度,展现出龙灯的线条感。 原地悬停:无人机悬停于舞台正上方,寻找合适的构图高度,龙灯进入画面后即可,如发现构图并不完美,要主动改变飞行器高度以及拍摄角度,减少不必要的后期工作量。 环绕跟随:将无人机镜头对准龙头或整条龙灯,调整好无人机与目标的距离,在跟随模式下,通过往左或往右的打杆操作,就能产生环绕跟随的效果。 由于各组创意满满、操作娴熟,拍摄作品保证了最优美的画面构图,最后的成片也得到了村领导和舞龙队员们的一致肯定。 成效: 1.拍摄大场景, 成就“小飞手” 经过拍摄大场景的洗礼,参训学生的技能得到跨越式发展,不少学生的拍摄技术更是从菜鸟级蹿升到了专业级。 例如,18美工专业的三位男生,还没毕业就被本地最大的婚庆公司唯拉宫邸预定了,担任公司的“专业飞手”,专门负责婚庆的外拍。还有两位男生经过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影视公司三轮测试,顺利进入公司担任外拍“飞手”。还有一些同学也都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2. 拍出了有灵魂,有深度的短片 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拍摄任务。无人机的拍摄,无外乎题材的选取与构思,拍摄手法的应用和拍摄要领的掌握。而这些都可以体现在一些技巧的运用上。通过对这些技巧的探究,可以让我们拍摄的短片更有灵魂和深度。 例如,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中,学生们的微视频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3.为学校和社会的宣传献出了一定的微薄力量 学校每一期的校园新闻节目中基本都会有学生们航拍的镜头;为学校共建村共建社区拍摄制作了大量的节目和宣传片,与后周社区共建的摄影社团还获得了杭州市的先进学习型社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现场拍摄,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胡睿,张小屯,李建.小型无人机航拍研究之鏡头运用浅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6(03). [2]龚厚宽.浅议无人机航拍的应用[A].《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3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