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范文

    郑文清

    摘要: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记录是学生探究的足迹,是学生表达、推测、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实验记录有利于学生抓住重要的实验现象、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提高学习成效。教师注重发展学生记录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就当前低年级学生实验记录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使我们意识到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培养低年级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小学科学 低年级教学 实验记录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03

    随着小学科学教材(本文依据的版本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进行改革,低年级科学课的普及推广,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科学课,而低年级正是小学生初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是什么,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上好低年级科学课。低年级科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1、当前低年级学生实验记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目前低年级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记录意识淡薄。

    学生很少真正去做记录,没有做记录的内在意识,即使是做记录的,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不清楚做記录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记录不规范。

    2.记录能力有限

    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经常用拼音表达,写字速度慢,做记录就会出现表达的的思路不清楚、不清晰,导致等再次使用记录时忘记真实的数据或者现象,这样的记录也毫无价值。

    3.盲目从众心理,记录失真。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动手能力有限,有时实验没有成功,或者自己小组和大多数小组记录不同,这种情境下便会跟随其他小组,记录下的数据或者现象不是真实情况,存在着记录造假现象,这样便失去记录的意义。

    4.缺乏记录方法的指导

    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会分发实验记录单,但是探究活动结束时不会收起实验记录单,也存在由于前面做实验时间过长导致后面时间紧张匆匆处理实验记录单,因此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基本上得不到发展。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明确实验记录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并且实验记录是小学科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记录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节科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科学》这一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些科学课,例如二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方法、记录方式等方面交流如何观察月相,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制订一份完整的观察计划,课下需要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观察记录,若学生只观察不及时记录,时间久了记不起来或者记忆混淆,会一无所获。记录资料保存起来还方便以后继续学习。有很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存在困难,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因此要重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实验记录是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养低年级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策略

    1.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记录。

    假如每组只有一个人去记录,一堂科学课下来,只会有几份记录结果,记录单一且存在记录不全面等问题。人人参与实验记录,记录不只是记录员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要动手去做的事,每个孩子记录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学生许多独特的思想在交流中迸发出来,这样更容易在科学课堂上擦出更精彩的智慧火花。

    2.设计形式多样的记录方式。

    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多下功夫设计出多种记录方式,提示学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也可以拍照录像。以一年级上册《分一分》一课为例,学生给物体进行分类时,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可能分类结果会不同。教师可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连一连”的形式或者“圈一圈”的形式,学生只需要连线或者画圈就可以,与文字记录相比,这样不仅及时做好记录还能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当下的学生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手机照相功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拍照或者录像。以二年级下册《种大蒜》一课为例,学生在测量蒜苗高度记录数据的同时也可以定期拍照,这样除了数据准确反应出生长情况,前期与后期照片对比使学生能直观感受蒜苗的生长情况。因此,教师提供合适的记录方法,让学生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录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主动学科学的兴趣。

    3.习惯成自然。

    现在一、二年级的学生每人有一本《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每节课都认真做记录的习惯,对于记录完整并且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其他同学展览,以促进每位学生养成认真记录的好习惯。慢慢的,更要引导让学生的记录是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到有序的记录。

    4.采取积极评价,促进有效记录。

    教师在课堂上要预留出学生充分展示记录单的时间。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难免出现由于前面做实验时间过长,在学生汇报实验记录、师生共同分析实验记录时间过于仓促,使学生不能有效的利用记录单。同时教师应利用多种评价手段评价学生的记录单。这样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而言之,记录是科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实验记录是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以后高年级学习科学是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科学教师要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做记录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2]吴树生.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3]王思锦.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教育.2017(9):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