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吴玲粉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小学生作文教学都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数教师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着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深思。 关键词:循序渐进 源于生活 先说后写 适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66 小学生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和想法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有教师抱怨学生作文看不懂、不通顺,无法批改。虽然我们总是告诉学生,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但学生不会写作文,害怕写作文已然成了普遍现象,这也让大多数教师很头疼。所以,抓好学生的习作教学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对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点浅见。 一、循序渐进,让写作从低年级开始。 写作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提出不一样的目标要求。可能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的教学中写作教学并不重要。其实,写作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抓起。在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重在对字词的理解掌握,并提前起步,读写结合,更要注重说、写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书面语言表达的基础,可能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形象性的事物,所以,可以从直观图画入手,通过学生的画、看、写、教师的评等方面来进行写作教学,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好后通过观察,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再由老师来进行评议。如:在描写有关春天的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春天美景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赞美春天,再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最后再根据前面一系列的看、赞、画,把春天用几句简单的话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能充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到了三年级,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我们可以从作文的命题范围着手,留给学生自由發挥的空间。如果条条框框太多,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写出的作文也会空洞,没有自己的内容,缺乏真情实感。我们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又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比如我们可以多出一些“我想_”、“一件小事”、“我家的__”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空间,使他们从心里觉得作文并不难写,由此喜欢上写作。 所以,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做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二、源于生活,让兴趣做最好的老师。 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习作培养中,让学生爱上写作则更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作入门的向导。兴趣表现在作文上就是学生愿意积极探索写作规律,表露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倾向。由于学生每天的时间总是上课、下课,每天的活动天地就是学校、家里。他们的视野得不到开拓,收集不到可写的素材,所以对写作文有了厌倦感、不爱写作文。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体验情感,做学生写作兴趣的引领者。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自然地流个不歇”要想让学生喜欢习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其实写作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收集作文素材并不是一件难事。 让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熟悉的事物,感受生活中每一件令人愉快的、伤心的、教育深刻的小事。如在写作《我喜欢的一种小物品》时,我并没有把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就让学生提笔写作,而是要求每位学生在家中观察一种物品,并以表格的形式记下该物品的特征,性能、它是如何陪你度过每一天的等。孩子们都非常高兴,积极配合。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提出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在观察过程中累积的点点滴滴的真情。在本次贴近生活的习作中,学生体会到了无限的写作乐趣,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春暖花开、冰天雪地、落叶缤纷、风雨雷电。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家乡的美丽风景,祖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等。记得在敬老节来临之际,我领着学生参加了村委会组织的敬老活动,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同学们为老人们表演了节目并倾听了爷爷奶奶们的故事,回来之后感触都很深,于是,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的习作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习作中无处不流露着真情。所以,写作的灵感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拥有真情实感。在教学中要还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引导他们大胆的想象,并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所以,作文素材源于生活,表达情感又高于生活,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三、先说后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我们知道:说话和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能使学生的习作更准确、更贴切、更善表达。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 四、温情评价,用评语为学生引航。 以前我在批改习作是,总是用自己成旧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把它们批得“体无完肤”,改得“面目全非”。但是通过长时间的时间下来,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而优势还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不爱写作文,总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好,甚至导致写作兴趣的丧失。通过反思与更新,我充分利用批改这一环节去引领学生,使之为学生的习作领航。 如有一次习作,写你身边熟悉的人,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一位同学写的是他的奶奶很勤劳,父母在外面做生意,他和妹妹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衣服破旧也舍不得买等等。通篇都是泛泛而谈,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奶奶。我的评语是:中心明确--奶奶勤俭节约,但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这个中心,还要让你笔下的人物说话、行动,这样,人物个性就鲜明了。结果,通过认真的修改,通过吃剩面这件事来写奶奶的节俭。其中一处写的很精彩:一碗剩面条吃完了,奶奶又习惯性地用筷子把粘在碗壁上的扒在一起,再将碗竖起“哧”的一声把仅剩的一点剩面条吸进嘴里。这样,一位纯朴、节俭的老人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航,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要老师“点石成金”,充满温情。让温情的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指路明灯。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位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重视对学生写作的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王文湛:《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再《人名教育》2001年第九期;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3—67; [3]人教版小学语文大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