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和语文S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范文系统的对比分析 |
范文 | 丁敬伟 摘 ? 要: 范文系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语言材料。本文从体裁、精读略读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对部编版和语文S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范文系统比较分析,探究部编版教科书编写规律及特点,提出思考与建议,为教科书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科书 ? 部编版 ? 语文S版 ? 范文系统 范文系统指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原则选择的课文系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语言材料[1](109-110)。范文系统包含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示范性文章,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质量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教科书的选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范文体裁、精读略读课文和多元文化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新旧版教科书的对比分析 (一)体裁。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文学的具体样式。两版教科书的选文体裁形式多样,低年级选文主要有诗歌、散文、故事、童话故事等;中高年级的选文除了低段教科书中的几种体裁外,还增加了说明文、科学小品、剧本、文言文、书信、新闻通讯等新的体裁,使课文的体裁更加丰富。下面我们将以部编版和S版的低年级阶段为例展开论述。见表1: 由上表可见,部编版和S版的选文体裁有较多相似之处,以记叙文、童话、诗歌、寓言、科学小品文、神话为主,两版教科书中的记叙文都占了绝大部分比例。除此之外,童话、诗歌、神话占较大部分。另外,还有日记、连环画、剧本等体裁。丰富多样的选文体裁让学生学习知识、了解文学世界的同时,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二)精读略读课文比例。 精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文章细致剖析,通过篇、段、句、字的理解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情感,深度领会和理解课文。略读要求较低,是指学生通过学习经验进行阅读,大致理解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提高文本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了精读、略读,其中第十二册添加古诗词诵读,很好地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排思想。精读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整合运用,“过渡语”承前启后,说明了略读課文的方法和技巧,以使略读文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从中年段的三年级上册开始增加略读课文,随后每册基本7篇左右,略读课文承担着迁移运用精读中学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第十二册古诗词诵读并没有做固定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安排,学生可以依据兴趣选择阅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增加课外阅读量,选读课文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余地,使教学工作更有弹性和创新余地。 S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了精读略读这一称谓,但不同的是只编排了精读和略读课文,没有单设古诗词诵读课文。具体来说,低年级中,第一册没有编排略读部分,只有精读课文,当然,课文的总数安排了20篇。从第二册开始每册编设了2篇略读课文,且课文总数安排了30篇左右。中年级,每册编设9篇略读课文,高年级,每册编设11篇至12篇略读课文。可见,部编版和S版在精略读编设方面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身心规律,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由扶到放”的精神。 (三)多元文化。 角度和标准的不同使多元文化的划分类型多样。参考班克斯对多元文化的划分方法[2](26),依照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材内容及特点,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作以下分析: 部编版和S版的选文编排都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不同单元主题体现不同的文化学习和语文要素,每篇课文都是围绕该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的。两版虽然围绕一个主题,但严谨程度有所不同。部编版和S版的每篇选文都在主题的范围之内,部编版的选文严谨按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训练设计,S版则是大致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如部编版四下第三单元都是小诗,第四单元都是动物,选文严格按照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编排。 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感恩抒情,《树叶是绿色的吗》回忆小时候老师的生物课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成长》讲述自己见到的意大利小孩的成长,《球王贝利》小时候拜师的前后经历。这一单元的主题并不是太明确,但主要围绕“小时候”选取。这样的选文,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为儿童选取更多的优秀文章,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二、部编版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一)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化。 部编版选文每册都编排了形式多样的课文内容和体裁类别。首先,低年级阶段主要有诗歌、散文、故事、童话故事等;中高年级的选文除了低段教科书中的几种体裁外,还增加了说明文、科学小品、剧本、文言文、书信、新闻通讯等新的体裁,使课文体裁更加多样化。其二,记叙文占较大比例,这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记叙文可以更好地再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经验,可以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生活中的知识和情感,且对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日后习作做基础和铺垫。其三,部编版在高年级阶段选文中增添了古诗词诵读部分和文言文。古诗词诵读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文言文体裁的选文在初中学习时经常出现,部编版较为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和掌握,在小学里加入了几篇相对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风格等,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二)精略读分设,重难点突出。 部编版设置精读略读课文,单元导语后编排精读,随后是略读课文。由于精略读课文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编排设计上把精读课文放在前边,在单元导语的提示下,细致剖析课文内容,理解和体会课文思想情感,把握单元要点。略读课文设在精读课文后,略读课文可以更好地巩固精读课文所学所感,精略读前后分设,突出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该单元的要点,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三)注重课文关联性与衔接性。 部编版在编排不同的课文时,都设计了“课文导读”或“过渡语”,使不同的课文之间相互衔接,让学习更有衔接性。课文导读和过渡语是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之间的简短文本,内容是总结前一篇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所得,引导略读课文的学习,有很强的联系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略读课文的重点。 (四)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理念。 部编版力求体现多元文化的理念,文化类型多彩多样。社会阶层文化中同时体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年龄文化中设计有成人文化,但关注同辈文化,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注不同的文化类别,使得儿童的语文世界丰富多彩。 (五)部编版中外文化选文更为均衡。 部编版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实施范围最广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学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选取有关外国文化和华夏文化的课文时,一方面注重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适当地介绍外国文化。为了让学生以多元文化的视角思维,较为均衡地设计和编排外国文化和华夏文化,使部编版较为灵巧和全面地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 三、建议 (一)注重性别文化的比例均衡。 在部编版范文系统编排中,大多数以男性文化为主,女性文化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如范文中有《大禹治水》里的大禹、《狼牙山五壮士》里的战士、《小英雄雨来》里的雨来、《邓小平爷爷植树》里的邓小平等,多赋予男性坚强勇敢、机智果断、敢于实践的性格特点。关于女性文化范文相对较少,如《窗前一株紫丁香》里的老师、《提灯女神》里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十年后的礼物》里的达格妮、《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等。课文中的女性文化偏少,且多以母亲、老师、护士等贤惠、温良、弱小的形象出现。建议范文系统中人物形象性格應该均衡设计,使学生感受不同性别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二)加大少数民族文化所占比重。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几千年来,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历史文化。部编版的《草原》《藏戏》几篇课文把学生的视野带到了祖国的西部,让学生带着课文体会祖国西部的勃勃生机。但是,在领会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时我们发现,关于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课文内容占整套教科书的比例仍相对较小,应适当增加少数民族文化比重。 (三)关注特殊群体文化。 特殊群体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少数群体,在本文中主要指身体残疾或有身体缺陷的人群。纵观部编版十二册书中关于特殊群体的课文有2篇,分别是《掌声》中的小英和《检阅》中的博莱克,这些人物都有身体缺陷,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乐观、坚强、积极。然而部编版十二册范文系统,特殊群体文化内容相对较少,应给予更多关注,通过特殊群体的范文,让小学生了解和触摸到特殊人群的心灵世界,发自内心地理解特殊群体,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鼓励和支持。同时,可激励和鼓舞小学生的成长,使小学生以他们的坚毅和执着为榜样,直面挫折,勇于担当。 四、结语 部编版教科书是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范文系统是教科书的重要部分,对于范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仅停留在选文内涵和知识文本的层面,要深入研究文章的体裁、精略读和多元文化等问题,从范文系统全方位感知感悟,这是教师、作者、编者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对教科书范文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土淑敏.语文教学中范文的作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 [2]涂元玲.论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3]张艳玲,王玉伟,陈松.“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J].前线,2017(10). [4]虞伟丽.把握部编教材特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内蒙古教育,2017(10). [5]刘煜川.部编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学段选文比较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 [6]黄国才.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和使用建议[J].新教师,2016(10).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单元设计视角下的小学课程整合研究”(2018BJY0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