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范文

    邢海虹 李双 杜建括 王小苗

    

    

    

    摘 ? 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的自动化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本文对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习惯总体一般,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且随年级增长变差;具体习惯中作业完成习惯较好,其他习惯均表现一般;监督习惯总体表现较差且从大一到大三有变差趋势;学习习惯与成绩高度相关。并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元评价方式、外部控制等角度提出供给侧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关键词: 学习习惯 ? 习惯培养 ? 教学供给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动化行为方式[1](6-7)。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最终提高学习效率[2](8-9)。J.B.华生的学习习惯说强调通过简单的条件反射培养复杂的学习习惯,频因律表明练习次数越多,习惯形成越迅速[3](109-113)。桑代克的练习律将行为重复的次数与反应的牢固性相联系,效果律指出对主体有意义的刺激更有效。赫尔巴特从兴趣引起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动机的角度论述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国学者申仁洪系统地阐述了学习习惯有生成性、固定化、自动化和情感依赖等特点,并从不同维度出发构建了学习习惯的结构[4](113-114)。田澜认为学习习惯良好与否的判断标准是学习活动主动性、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大脑思维的活跃度、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等方面[5](55-56)。徐振恒、甘露、郭力源等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揭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学习习惯与内生动机、外生动机均呈显著正相关,端正的学习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等规律[6](13),为大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与培养提供丰富案例。本文设计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对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策略。

    1.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申仁洪对学习习惯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学习习惯划分为领域或科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监控习惯两大空间构成[4](113-114),领域或科目的学习习惯也叫学习的具体习惯,指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怎样学习的习惯。学习的监控习惯,反映学生学习行为规律性习惯,涉及学习的计划性习惯、学习的坚持性习惯和学习的独立性习惯三个方面。本文根据学习习惯的空间构成,使用李斯特量表法從两大维度9个指标出发测评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表1)。对陕西理工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平均有效率为89.7%。对回收的问卷使用赋值法进行处理,加和得到每个样本学习习惯总得分:27分—22分表示学习习惯较好、21分—16分表示学习习惯一般、15分—09分表示学习习惯较差。

    2.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2.1总体学习习惯一般,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年级增长变差。

    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对学生总体学习习惯进行评价,发现学习习惯一般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较差的占比29%,较好的仅占12%,说明学生总体学习习惯一般。从大一到大三,学习习惯较好的比例从25%降至3%,较差的比例从5%上升至50%,表明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随年级增加不断变差。

    大一和大二学生总体学习习惯差异不显著,但到大三学生学习习惯出现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要求大一大二学生上早操和晚自习,大三则取消了此项规定;另外,高中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大学宽松的环境下不断被坏习惯所战胜,反映出学生学习习惯的被动性特征,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监督等外因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内在动机不足。

    2.2具体习惯中作业完成习惯较好,其他习惯均表现一般。

    根据图1,从大一到大三,课前预习和上课做笔记的学习行为明显变差;听课状态、对不懂问题的处理及作业完成情况,大一大二表现较好且变化不大,而进入大三,在这三方面均出现变差的情况;在六类具体习惯中,仅有作业完成习惯在三个年级中均有较好表现,但也存在变差的趋势。反映出,受老师监督的习惯表现较好,缺少教师监督的学习习惯表现一般,反映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般,学习主动性不足。

    2.3监督习惯总体表现较差且从大一到大三有变差趋势。

    结合图2,在课余学习时间方面,三个年级均没有习惯较好的学生,大一表现最差,其次是大三;在制订学习计划方面,制订计划习惯较好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但从大一到大三,习惯较差的人数比例呈增加趋势;在完成学习计划方面,三个年级均没有表现较好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学习习惯较差的人数比例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课余时间利用不充分,学习计划性不强,“常立志,不立长志”现象突出。

    2.4学生对学习习惯有正确认知,学习习惯与成绩高度相关,须系统化培养学习习惯。

    被调查者中高达9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习惯不满意并表示会改变,同时高达8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习惯很重要。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高度正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习惯的各个维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系数均不高,只有对不懂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课后完成作业两项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反映出学习习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各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齐头并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供给侧改革,系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3.1师生同力以付的梦想:教育目标供给。

    地理科学专业是师范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认可度决定了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所以,首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塑造鲜明的专业特色,通过“一专多能(一专指专长地理教学,多能指知识整合、技术融合、综合管理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取得社会、学生、家长各方的认同,然后师生同力以付,为理想而努力。

    3.2专注、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供给。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性强,知识体系庞杂,以知识够用、发展能力为原则,转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学习过程的专注度、大脑思维的活跃度、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实现课堂学习状态的最优化。

    3.3汇报展示、合作交流:多元评价方式供给。

    改变单一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注重习惯养成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是一种侧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不断落实学习习惯的培养。

    (1)善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汇报展示”的考核方法。通过展示交流给予的自信感、满足感,或者挫败感、耻辱感,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完成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设置知识综合、思维深入并与地理现实密切相关的题目。以此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结合“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汇报展示”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穷追不舍、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评价过程中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導向功能,淡化甄别、惩罚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性不断发挥。

    3.4系统规划,严格要求:外部控制的供给。

    相比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国基础教育更倾向于不断强化训练成为提高成绩的直接手段。在很多问题上,不是学生不做,而是意识不到要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大一是从高中老师监控强烈的学习模式转向大学自由学习模式的关键转换期,系统规划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通过“21天好习惯养成”——“90天好习惯坚持”——“365天好习惯惯性形成”三段式促进好习惯养成:首先,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理论,让学生知道怎样能形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其次,从学习习惯的各种维度出发,系统制订学生乐于接受的习惯养成方案。第三,前21天关键期,在学生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各门课程从预习、课堂、复习、作业等学习习惯的不同维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并通过教师、班干部、舍长等的外部控制确保计划的完成。第一年,通过班主任、舍长、班干部的监督作用,学习小组的相互督促等,持续推进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邱婧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J].理论经纬,2006(08).

    [2]睢瑞丹.桑代克学习理论及启示[J].内江科技,2012(11).

    [3]骆成.赫尔巴特兴趣教学思想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13(04).

    [4]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02).

    [5]王兰兰,陈良勇.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6]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学历案研究”(项目编号:SGH17H1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