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育匠心塑匠魂,浅析中职思政课融入工匠精神教育路径
范文

    金花顺

    摘要 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点, 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有助于提升中职生自主创业的思想和技能。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将教育和精确的教育方法融合在一起, 采取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角的方法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职业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思政课程;工匠精神;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17

    引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是续2016年、2017年“工匠精神”四字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其中明显饱含着国家发展对大国工匠的热烈期盼。所谓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即对产品、项目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力求完美的乐业、勤业、精业精神,强调的是工匠要不断修炼其技艺,按照国际一流的技术标准和审美标准,追求每件产品、每个项目的尽善尽美;另一方面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与科学实验研究的创造不同,工匠的创造性更多表现为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改良创造出新的技艺、新的生产工具、生产程序等,以得到更优质的成品,推陈出新,实现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产品、服务或工作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内涵既是敬业、严谨、专注、坚韧、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与修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信仰。

    二、中职思政课教学目的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联系

    中职教育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也不容否定,如果说技能学习解决学生将来“做什么”,那么思想政治课学习就是解决学生将来“怎么做”的问题,即是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的问题。而“工匠精神”是从业过程中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理念的高尚要求,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显然“工匠精神”是上述“怎么做”的理想境界。因此,中职政治教师必须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思政课中,利用中职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品德修行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中职思政课的有效策略

    1. 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实习课对接

    中职实习课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养成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标准规范的实训环境、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指导下,教师把一个动态的课堂变成文字式的“课堂教学实录”,审视课堂教学有哪些成功经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正和完善,并及时交流与探讨,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改进提高。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老师帮助下,获得一个个学生实习的案例(有照片、视频或成品即更好),再进行精选、分类,着重对体现“工匠精神”的案例进行提炼,形成一个个“工匠精神”相关的教学案例。例如,可提炼出三类案例,一是工艺越来越熟练的案例,二是工艺有创新或改进的案例,三是反复试验并克服难题的案例。由于这些教学案例都来自于学生本身,因此,在融入这些案例的思政课教学时,学生们特别用心参与,特别容易找到“感觉”(感悟“工匠精神”),教学效果很好。一旦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感悟、内化,反过来又会促进以后的专业实习,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2.“工匠精神”认知、感悟、内化一体化教学

    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是促使学生从对道德的认知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能帮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和感悟知识,激发情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同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认知——体验——感悟——内化的一体化教学活动,也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工匠精神。

    案例1:在讲授“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专题内容时,笔者播放“什么是工匠精神?”“匠人精神的真谛”“不一样的工匠精神”“天安门国旗护卫队35年25000次升降国旗,零失误的故事”“高铁焊接大师陈伟鸿”“砖雕艺人张淑香”“彩蛋传人赵伟”等有关“工匠精神”的视频,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工匠精神”展板、海报和主题墙报,边参观边介绍,边提问边点评,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在职业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案例2: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片段,让学生写下观后感,在班上开展“大国工匠”主题演讲会,让学生在演讲会中交流学习体会,进一步深化情感态度和促进价值观养成,感悟“工匠精神”。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學生对“工匠精神”从认知到感悟再到情感内化,在实践中自觉地把“工匠精神”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助推力、实现中国梦的门匙。

    结语

    总的来说,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国家的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很多职业道德榜样, 比如“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徐虎、现今产业工人的优秀人才许振超、“当代发明家”许超, 他们作为当代的代表人物, 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弘扬与发展, 在弘扬过程中当然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不断纳入新的知识与思想, 与时俱进, 不能够与整个社会脱节,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发扬与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王丽媛.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22) :66.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355.

    [3]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 2013 (34) :94-9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