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
范文 | 张军志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学教育要与时代同步,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接触互联网知识的前提,所以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快地融于信息时代打下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45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能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具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并付出与行动才能培养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资源是集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科技化教学模式,资源建设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谓是日趋普遍,课堂教学互动的内涵与外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伸。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上的课本的材料与课本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高效化的组织,从而实现信息的多维沟通,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信息技术与应用,意味着教学已经逐渐从单一化的教师向学生们喋喋不休地宣讲,转变为互动式教学。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树立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最终的意义在于能实现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与情感交流。 二、积极地营造良好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有限,但是却对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的图像、影像以及声音等多种视听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有趣课堂中学习,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讲授用“Word制作海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海报或者进行拼图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教授的文本设计和图片的插入等知識来绘制自己的海报。在海报制作完成以后让每个学生都分享一下海报的制作过程,或者分享自己的海报创意。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海报收集起来,在班级里进行评选,选出最美海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信息技术教师为课堂教学留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所以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而是学生和教师互相合作的集体创作。 2、要搭建应用平台。 小学信息技术当中有许多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免费申请电子邮箱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该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权放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上网去搜索有电子邮箱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探讨学会如何申请和注册电子邮箱,以及如何进行收件和发件等。并且在下次课堂之上,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对自己所收获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地讲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更加深刻地了解学生自主探究方面所存在的缺点,也能够很好地补充学生所掌握知识点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此外,也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在课下能有实际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维习惯 第一,教师要在每一节课堂中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独立思考意识的养成并不是瞬间的事情,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中的每一件小事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表现方式要贴近生活。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所以教师要设计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主动学习。第三,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再把自己当作绝对的授课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融于可天堂,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倾听者,而是课堂的主体部分,要积极地参与课堂内容,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课本知识,现代的信息技术课本非常的详细,基本上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只要按着课本的内容就很容易解决操作问题。 此外,学生同样可以借助于网络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学习的工具,所以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要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段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还能汲取新的知识点。 四、积极地推进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合作探究非常的重要,合理的分组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在充分地思考计算机教室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组。 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课程设置而制定出合理的小组合作方式,确定分组的人数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混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其次,小组内要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设置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小组讨论和上机操作着两大任务,所以小组成立以后,小组之间要自行商讨并确定好小组组长、记录员以及发言代表等,比如,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统筹,分配好每次的学习任务以及做好学习监督工作。记录员要负责做好小组讨论的结果,发言人则要负责在课堂上及时地表达小组讨论后的观点。最后,要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合作交流中的快乐。小学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很多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小组间的合作一起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主动地帮助操作上有困难的学生,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积极地寻求帮助,彼此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心得,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自然就愿意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结语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会渗透到其他方方面面科目,现如今许多的同仁学校都在不断尝试创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体现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工具上能有所突破,这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论述的主旨。 参考文献 [1]王振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J].福建电脑,2021,37(01):164-165. [2]刘慧.基于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1):77-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