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 |
范文 | 夏正军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当前最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这是课程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然而,初中生的学习观念尚停留在小学阶段,他们普遍缺乏深度思考的意识,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对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借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学法指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61 数学学科抽象复杂,学生常因学不得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领会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不能做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运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并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借此培养学生数学相关的素质和技能,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实验操作,抽象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门形式科学,其研究对象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抽象而来,而在学习和探索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即根据事物的物理特征,通过总结、归纳、抽象等手段,得到数学的概念和定义,这对我们理解数学本质,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抽象数学概念必须经历思考、实验、尝试等种种过程,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相应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加强动手实践,亲历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掌握。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上面的图案正是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设计的。然后,我让学生将屏幕上的图案画在练习纸上,并思考这一问题:“三个正方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能否从中发现关于三角形的规律?”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便主动展开实验,有的采取数方格法,有的采取割补拼接法,均证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的面积。之后,学生设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b、c,得到a2+b2=c2,再根据问题的提示,观察到三个正方形所围成的图形正是直角三角形,于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抽象出勾股定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便能对数学概念产生更透彻的认识,同时能得到数学抽象能力的提升。 2.引导综合类比,锻炼推理能力 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对象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的相似点,然后根据其中一个对象的特征推断另一个对象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是最简单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也是探究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采取综合类比的学习方式,一来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从现有的知识推导新的结论;二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其数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时,我先提问道:“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学生简述定义,并举例说明,接着我继续引导:“这两个概念有什么相似之处?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跟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否也相似?”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便将“相似”、“全等”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之后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套用在相似三角形上,再进行验证。比如,“边角边”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之一,学生根据相似图形的概念,将其转化成如下命题:“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再通过一系列推理过程探究该命题是否正确。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并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进步。 3.运用数形结合,培养直观想象 用“形”的语言来表征、分析数学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根据数学问题构建直观模型,以上思维过程便是直观想象,这是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必须具备的素养。而“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在恰当的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以使问题更加具体或更加直观,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直观想象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或解题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法,以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并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解集》一课时,我先展示一个简单的不等式:x-4>0,并向学生提问:“若使该不等式成立,x可以取什么值?”学生很容易给出答案,于是我引出“不等式的解”这一概念,并继续问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有学生答道:“‘集是集合的意思,把所有满足要求的解集合起来,就是解集。”我表示赞许,并带领学生以数轴的方式来表示以上不等式的解集,以使学生对“解集”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后,我引出习题:x取任意负数时,不等式x-2<0都成立,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0,请问此命题是否正确?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主动采取数形结合法,即以数轴来表示不等式x-2<0的解集,即x<2,并在同一数轴上表示x<0,通过对比,学生便能判定以上为错误命题。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促进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 4.指导运算技巧,提升运算素养 数学运算几乎贯穿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得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是个体在数学研究及生活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进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加深,所涉及的运算更加繁琐复杂,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具体的运算对象,探索科学、新颖、高效的计算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促进学生运算素养的发展。 例如:“分式”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加强计算技巧的指导。比如针对这道题目:1/(x-2)-2/(x-1)+2/(x+1)-1/(x+2),很多学生不加思考,直接对四个不同的分母进行通分,然后计算、化简,过程异常繁琐复杂,极易出现错误。于是我指导学生采取“分组通分法”,即:原式=[2/(x+1)-2/(x-1)]+[1/(x-2)-1/(x+2)],转化成这种形式后,每一组的两个分式的分母在通分之后便能构成平方差公式,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此外,在分式计算的专题训练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整体通分法”、“分離分式通分法”、“换元通分法”、“拆项相消法”等多种实用技巧,让学生灵活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模式,要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林区教学,2018(12):83-84. [2]曹红彬.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30):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