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
范文 | 王阳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氖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97-01 前言 然而,时下,很多学生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学生很多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传统节日,不知意义何在;民族英雄,不知朝代事迹……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无一不和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因此,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弘扬和发展,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笔者就从传统文化本身内涵出发,解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就是文明演化,其是一个宏观概念,人类发展的所有历程均可称之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无明显断代传承:中华文化在传承中虽然受到短暂时期内的特别原因产生中断或发生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因此可称之为无断代传承。 2.历史悠久:从有意义的岩壁绘画到文字,文化传承延绵至今已有六千余年历史,中华历史的每一秒钟都有浩荡磅礴的文学之音响彻其间。 3.文化总体内涵丰蕴,体裁多种多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前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4.代表人物众多,如群星耀灿,各领风骚数百年。 以上的种种,注定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的超然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信心对学生说:“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中华文化的思想,学好语文,传承这份伟大,是每一名同学的荣光所在。”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其文化含量是极其丰富的。就教学而言,解读文本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进而领悟作品内涵,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 一些课文的背景往往是很有文化价值的,课堂上要善于抓住这些文化因素,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学生很少有远离故乡的体验,所以教师一定要从作者的简介切入,介绍作者的经历,指出像作者一样的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几十年的思乡情、故园梦,却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永远的情结。这样就能使学生理解热爱家乡、不忘故土的传统,理解历来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乡愁”情结。 文本只是例子,有计划地拓展文本是挖掘文化因素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把相关题材、思想、感情、文化拓展到课外,有助于学生受到课外更加深厚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例如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就可以拓展学习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了解艾青的生活背景和志趣追求。再如可以拓展学习阅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诗歌,多角度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深刻地体会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 2.熟读背诵经典古诗文,沐浴心灵 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教育作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文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人胸怀大志、天下为公的《岳阳楼记》;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人勤奋苦学、立志成才的《论语》等。这些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古诗文,不但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充分体验和领会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魂 3.拓展课外,将多彩的文化生活呈现给学生 央视栏目“我们的节日”每逢佳节都会举办诗文朗诵会。在其带领下,随之而来的诗文朗诵潮日渐升温。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学校也可以开设诗文诵读班,让学生积极地诵读古典文学,从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教学视点,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只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拓展和開设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先易后难,先让学生读一些现代作家的品评,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等,在阅读后再向他们推荐《论语》、《三国演义》等古典书籍。如此种种,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传统文化精神家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主要有:结合教材举办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结合本土特色举办乡土文化活动;开设“古诗文兴趣班”,以爱好古诗文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掀起古诗文学习的热潮。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课堂。 三、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会对学生进行最基础、最夯实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更会在道德准则及行为标准上对学生产生终其一生的深远影响。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沛的知识储备量必不可少,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M].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杨艳.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D].辽宁大学,2009 [4]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03:11-15. [5]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72-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