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
范文 | 黄锐武 【摘要】 在教育教学过过程中,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对孩子而言,错失的不只是某一学年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培根教育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了,对他一生的发展有巨大意义。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小学做起。 【关键词】班级管理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20-01 一、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从低年级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经常批评,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学习效率不高,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学生家庭因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有的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还有些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造成这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时间久了,老师对后进生一次次给予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对后进生产生冷漠、忽视情绪,有些老师甚至违背师德嘲讽、侮辱后进生,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和老师、其他同学隔离起来。 二、发现后进生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教师要科学制定教育的策略。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思想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需要教师以强迫形式抓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年轻人个性张扬,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管理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太严,学生敬而远之,太松,教师威信扫地,最好的就是宽严相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可按照校纪,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严谨、细致的班规。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并且赏罚分明,如此一来,对于一些纪律比较散懒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要不断地挖掘典型和榜样,激励与鞭策后进生。当带动的后进生进步以后,可以创造机会,让其参与管理,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就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越多,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强,创造成功地积极性就越高。案例中的聪聪就是在参与管理和管好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愉快生活,自觉学习,体验成功。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 像聪聪那样的大部分学生或是单亲家庭,家人为生活所累,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或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年老体迈,心有余力不足;或是亲友代管,疏于教育。这些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被重视,所以平时就会表现出特别的行为,为的是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教师想要转化他们,就要带着浓郁的人文素养走向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对后进生要做到不嫌弃、不厌烦、不冷淡,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他们中间去,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例如在运动场上,师生同台竞技,挥洒汗水,既锻炼身体又增进师生情谊。在宿舍里,教师深入其中,拉拉家常,嘘寒问暖,学生有困难,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其排忧解难。在课堂上,教师要真诚激励学生,让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最大的激励,就是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赏识。特别是后进生,不能让他们有被冷落的感觉,一旦他们有进步,就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还要充分发扬他们的优点,委以重任,深信他们定能发挥特长,为班级做出贡献,也定能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教师只有用博大的人文精神、宽阔的胸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还有,教师要持之以恒的关注学生的成长。 后进生一般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即便有所转化,难免再犯,这就需要教师在时间上多关注,不厌其烦的紧盯、常抓,发现他们有懈怠的苗头就及时遏制,不能让他们的不良行为有丝毫喘息的余地。为了了解学生的动态,教师可以建立个人档案,把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情况,监督情况等等一一记录在册,以方便调整教育的方法。如果学生出现反复的情况,教师要坚持不懈,不急躁,不灰心,不嫌弃,对屡教不改者不丧失信心,应该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工作。另外,如果专靠教师一人孤军奋战,难免势单力薄,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特别是班干部,通过全方面的跟踪教育,或是“一帮一”的方法,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向老师汇报。再建议、引导家长做到定期和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动态,有效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攻势。教师则适时利用班会,宣传校内外胸怀大志、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帮助后进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让他们重拾自信,看到希望。 1.制定计划。学期初确定名单和帮教措施,责任到人。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在学期初了解学习困难生与行为偏常生的学习与行为情况,借助家庭、社区进行全面地调查与分析,之后制定具体的帮教计划。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好帮教记录,进行帮教跟踪。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思想状况,使帮教与帮心同步进行。但是不能有问题的时候就帮助教育,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不帮助教育,要重在防患于未然。 2.依靠集体教育后进生。一要健全班集体制度和运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克服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二要建立后进生档案和班级帮教小组制度,专门负责监督他们的行为,帮助并促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借助班级与同伴的力量影响学习困难生与行为偏差生,促使其一起進步。还可以召开后进生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帮教计划,并配合教师共同进行。 3.要做好后进生家访工作。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期中期,根据对学生的帮教情况及帮教效果向家长反馈,如有不妥与家长共同协商。教师要向家长阐明对后进生进行各种教育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教育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的成长是有差异性的,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可爱性,教师要把自己阳光般的师爱均匀的洒落给每一个生命,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参考文献: [1]申健.小学班主任管理之后进生转化[J].青苹果,2017(8). [2]幸乾红.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