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陈敏 【摘要】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在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不尽如人意,并没有达到顶层设计理念引领,实现全面育人的预期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学科信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新课改的困惑和态度以及学科教学转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谈看法并提出相应对策,期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64-02 一、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可信度遭质疑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改中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包括:法治与道德教育、价值引导、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思维创新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在当代社会发展具有“胜任力和竞争力”高素质完整的人。从国家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来讲这一宗旨是很好的,改变过去学科知识为中心现象,让学科教学转变到学科教育中心上来,这样一来很好的解决了多年来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智育和德育地位之争的现象。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的相关内容却遭到到学生的质疑,甚至反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方面,初中生多为12岁~15岁,身心正处在急剧发展和变化的时期,信息接收渠道迅速拓宽,接收能力迅速增强。但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时期存在的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社会生活中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中抵消了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正面引导。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质疑,甚至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了抗拒排斥心理,严重影响他们核心素养的养成。(2)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这样的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书本与现实的反差,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书本正确,现实滞后;实践发展,书本滞后;书本一元,现实多元;书本抽象,疏离现实;书本简单,现实复杂。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差异遭学生质疑。这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 2.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新课改一些认识误区阻碍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落实。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不愿接受以核心素养作为根本追求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现在的三维目标教学体系已经很好了,没必要改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宗旨虽然很好,但是教学实效很难衡量,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差,学生根本无法备考。有的教师则认为虽然当前的的教育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种教育是有效的,觉得新课改是瞎折腾,对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产生抗拒、排斥心态。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则认为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刚刚适应了三维目标的教学,又要改成核心素养,原来学的那些东西就都没有用处了,需要从头学起,更是拒绝发展。所有这些错误认识也就阻碍了新课程的开展,也影响到了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落实的有效性。 3.学科教学转变方式存在问题也影响和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过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上述现象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仍然存在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现象,失去了生活源泉,也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和生命力。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了空谈。同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地位被严重弱化和边缘化,有些学校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刻意压缩教学课时。道德与法治课由其他的学科的教师代为教学,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更谈不上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就严重影响到了思想品德的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养。 二、道德与法治课核心落实素养的对策 依据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落实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期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面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遭到学生严重质疑的现象,要切实落实好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在教育方面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外,国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净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从而减少或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同时,教材的编写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紧跟时代潮流和脉搏,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现象。 2.针对新课改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认识误区,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顺应潮流,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去迎接挑战,促进专业成长,在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改理念中争取脱颖而出。其次,基于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新课改是国家引领的教育上位理念。因此,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相关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该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让教师真正领悟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质。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才能化被动敷衍为主动推进,从而提高培养核心素养的实效性。 3.对于教师在新课改教学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展开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不是法定的文本。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积极加强培训学习,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3)在备課上多下功夫。备新课标,备新教材,备学生。新课标的下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知识容量大、新教材信息量大,跨度大,跳跃性强,贴近生活,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充分拓展教材资源。抓住一个切入点,创设情境,体现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贴近生活,提高教学活力。(4)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教学实际服务。在教学中要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要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兴趣,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中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和方向的引领下,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各种困难,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相信基于核心素养为特征的新课程改革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教育改革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