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的课堂我做主
范文

    米凤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88-01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文明史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无数的文化瑰宝。我们的前辈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的车轮把我们载到世纪之交的今天,作为文化传播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艰巨任务,祖国和人民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和决心。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没有显一时的声明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的安逸。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人们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绿荫”“人梯”“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工作二十余载,我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的本身就应该充满了创造性。他不能简单地贯彻执示教材,而是要通过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针对千差万别的、生动方位,精雕细刻,因材施教,创造出不但有共性、更富有个性的人才。

    正因为如此,我们当代教师更应树立主体性的教育思想。首先,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尽量组织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督导、自己总结,教育者成为指导者。恰巧今年我们一年级进行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因此,在新生报到之前,我们就打扫、布置教室,力图给学生创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正式上课前给学生安排了两天的常规训练时间,以便学生在正式的进入学校学习以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我们还提前召开了新生家长会,让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能够有一个共同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基础打好。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比如在常见的数学新授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题意,于是就包办代替。

    新课程提倡,教师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因而在教学中,更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更需要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这学期,听了很多片上的、区里的研究课,还有同级部老师的一些课,通过听课,我觉得对我的帮助很大。每听一次课,都能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无论是从组织教学方面,还是从课堂气氛的把握方面,都受益菲浅。每次听课后我都试着把从听课中学来的一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去设计一些游戏、谜语,或者是设置某种情景,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让他们乐于去学。

    例如我在讲新授课《元角分》时,就努力贯彻了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在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方面,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在课堂中引入了动画、声效、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多次涉及到同位互学、小组合作等生生合作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課后这节课反响很好,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而学生整堂课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出其主体性,正堂课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学生自己的探究合作中不知不觉的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和以往教师讲,学生被动去接受这种学法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主体性教育思想还体现在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在世纪之交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候,作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渠道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改变了学习过程和科研过程截然分开的观点,使研究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课题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体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一种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切身情境,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社会,学会学习。从而促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因此,我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趣味七巧板,小小购物超市,记录我的一天等贴近生活的情境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能使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和参加实践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同时使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各种认识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以及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进一步的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二年级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体重轻于父母的体重,会用掂量的方式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因此,我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购物称重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表示。

    质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靠眼睛观察不行,必须依靠身体的感觉感知。让学生感受一克时,先来掂一掂二分的硬币,然后借助天平称物的环节将一克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黄豆的数量,再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掂一掂来体验。让学生感受一克时,先让孩子们掂一掂两袋盐,通过不同形式的称称出一千克的洗衣粉一千克的苹果,再掂一掂感受。这些活动既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面我还设计了称体重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称一下自己的体重,记录比较,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来感受对方的体重。更深刻的体会到表示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这种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给他们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对于这种通过自主性学习获得的知识,他们更加感兴趣,更加愿意去学习。

    教育的改革,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有创造性的教师。我们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造意识,必须有投身改革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获得工作的激情;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师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激情,充满欢笑,告别过去的死气沉沉;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去做,我们才能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师生间形成一种互动的氛围,有传授者和接受者这样一种关系变为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的朋友关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