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MRI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 |
范文 | 王倩倩 【关键词】 MRI技术;螺旋CT;直肠癌;T分期 直肠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肠癌的诊出率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断增强,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逐步下降[1]。临床深入研究后发现,在直肠癌早期及时确诊疾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影像学技术近年来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一共收治6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癌患者,63例中男有34例,女有29例;患者的年龄在41-79岁,平均(60.09±5.23)岁;患者的患病时间在2-12月,平均(7.03.1)月;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63例直肠癌患者中,T1期患者、T2期患者、T3期患者、T4期患者分别有21例、19例、14例、9例。 1.2方法 指导患者在检查前两天开始进食流食,避免体内积存过多粪便,影响图像的质量。在检查前一天,指导患者服用番泻叶颗粒清洁肠道,检查前6h,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清洁,保证患者肠道的清洁程度。在检查前1h,给予10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肌肉注射,并指导患者在检查前1h,饮用1000ml清水,充分充盈膀胱。 螺旋CT扫描:指导患者左侧卧位,经肛门注入空气500ml-1000ml,在患者直肠充气后,指导患者仰卧。进行腹部、盆腔平扫,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5mm,重建间隔设置为2.0mm,矩阵设置为512×512,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00mA。在平扫结束后,给予1.5ml/kg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是3ml/s,静脉其需延迟80s,动脉期需延迟30s,平衡期需延迟240s。 MRI扫描:指导患者保持平稳、有序的呼吸,尽可能减少机体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八通道相控阵线圈完成扫描,扫描范围应囊括整个盆腔,分别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扫描。扫描序列如下:T1WI序列(TR设置为400ms,TE设置为8ms)、T2WI序列(TR设置为3500ms,TE设置为137ms)、DWI序列(TR设置为4000ms,TE设置为97ms)。这些序列的层厚(4,mm)、层间距(1mm)、矩阵(320×288)、FOV(200×200)参数一致。平扫结束后,给予0.1ml/kg推注,实施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增强扫描,总扫描时间需控制在30min-40min。 1.3观察指标 两种影像学方法的直肠癌检出率与术前T分期(T1期患者、T2期患者、T3期患者、T4期患者)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2结果 MRI的总诊出率显著大于CT(P<0.05)。MRI的术前T分期诊出率显著大于CT(P<0.05)。详情见表1。3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但随着临床对直肠癌的深入了解,临床发现术前明确患者的病理分期,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可有效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各种影像学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均有一定特点,但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不同的诊出率,术前分期检出率也存在明显区别。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方案,MRI技术是一种应用价值显著的影像学手段。 MRI技术的软组织分辨率非常高。可多角度、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获取更为完整、详细的影像图像[3]。再者,MRI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直肠癌、辨别直肠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首选方案。本研究对比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MRI技术、螺旋CT技术诊断的效果,结果显示,MRI技术的總诊出率96.8%大于CT的84.1%;再者,MRI技术的术前T分期(T1期患者、T2期患者、T3期患者、T4期患者)检出率明显大于CT。 由上可知,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采用MRI技术,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晓强.MRI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与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154-155. [2]刘华,边芳,翟冬枝.MSCT与MRI技术在鉴别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4):109-111. [3]刘敦波,范新,张乾世, 等.3.0T 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41(3):205-2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