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师的职业观 |
范文 | 朱丹 职业观既反映着职业人的职业共性,又因为个人对职业的认知、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中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个人的性格、习惯、理想和追求的差异,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我们不可能取消这些差异,但力使教师的职业观有相对的最大重叠性,却是建设优秀职业队伍的重要任务。 任何时代和社会,职业地位决定着从业人员的素养。用这个标准看,教师群体并不是最为优秀个体的集合,多年来政府一再强调提高教师的地位,就意在从根本之处着手,树立起教师的主流职业价值,达到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目的。职业观是职业发展与职业成功的决定原因,所以我国的师范教育应该把建立正确的、初步稳固的职业观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当然职业观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会随着职业的阅历而逐渐成熟和丰满起来。 一、职业与事业 职业履行着社会的某种职能或服务功能,在社会结构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它不以逐利为目的,不参与市场交换,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职业和行业都兼有表示身份的涵义而事业却没有。可以说 “我是教师”“我是医生”,不能说“我是教育”“我是卫生”。教师是职业,教育是事业,事业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重大使命,具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学术要求;事业不仅要关注社会的当下需要,具有现实性,又要着眼于人类和国家的未来,具有前瞻性。 教师要遵守职业的规范,追求事业的崇高,这是教师的职业宿命!于是约束(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和自由(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放飞),传统(文化的继承、经典的传接)和创造(知识的发展、观念的出新)铸就了教师的职业性格,于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成了社会衡量教师的尺子。 教师既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岗位之一,也是最为孤立隔绝的职业之一。这是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界的教师职业的文化特征。教师的职业观可以用“顶天立地”去形容:站位要很低,立足于社会的基层;精神要伟岸,能经受住道德的拷问。 二、教师的职业观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称“三观”)对职业观有强烈的取向作用,是职业观形成的基础,职业观是“三观”的职业化表现。职业观是形而上的东西,可以用形而下的空间多面体描述它,它的每一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职业观的内涵厚度和多彩颜色。我认为,职业观有七个主要方面: 其一,教育观 教育和教学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似乎知道却又混沌的概念,教学只是一门技术,教育才是一個大千世界。从走上教学岗位到成长为一个教育者,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还有一段长长的路程。在教育得到普及的今天,已经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教育能改变命运”! 教育和教学的词义不能模糊,模糊了就会出现重大观念的混乱: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讨论了这么多年,学校应试性的教育局面改观不大,虽然这里主要是因为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学的关系,仍然是许多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并不清晰的概念。应试教学是对考试能力的指导,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若把应试教学极端化或唯一化时就变质成了应试教育。当学校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教学必然从教育中割裂出来,应试教育必然成了办学的选择。这在中国和外国、在古代和现代,都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只教学不教育的学校比比皆是。美国《教育周刊》等多家教育杂志的专栏撰稿人奥尔森在一本书中说“即使是这个国家里最受推崇的学校,也没有对这个国家在创造力、想象力和革新力等——任何超越它们正在培养的学生答题技能之上的东西——的积累上做出什么显著的贡献”。学霸如果仅仅是知识的累积者,就不会成为推动这个世界发展的有生力量,只有可以推陈、可以出新的教育新人类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 学校历来是两类人在办学,一是教育家办学,二是教书匠办学。相比之下前者从来都是少数!但是教育家的理想主义永远引导着办学的方向。我们必须有勇气承认,我们的大部分学校(甚至包括许多名校),关注的、谋划的其实是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的表现(甚至知识技能的学习也仅限在记忆、训练、夜以继日延长时间方面)。教书匠关心的是社会当下的功利性需求,即便这些功利性需求让受教育者失去了中远期的获得。社会大众要的是看得见、抓得住的东西,当社会竞争化达到一定的激烈程度,功利性文化就表现出愈加短视和浮躁。不少学校和学校工作者只把教育的理想和育人目标,作为洗白应试教育的口号。这些学校不相信搞真教育会出好成绩,而且是更好的成绩。他们只相信知识的反复讲授和夜以继日的“刷题”才是真金白银,所以才不去也不敢探索真教育!《论语》说:“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怀特海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训练都是必要的,但是训练往往会扼杀主动性。”“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被动地一遍又一遍地死记一些互不关联的知识,可能想要以此来强化他们的灵魂。但是,人的心性可不是这样形成的。”认真阅读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经典著作,我们会发现哲人们都强调学校应该是教育而不仅是教学,可否因此说“素质教育”有着历史的源头。 其二,格局观 好学校的教育格局应该具备两点:一是学生观,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只有真正建立了学生观,才会有“主体—主导”矛盾统一的教学关系。这种提法是截至目前对师生关系最好的定位。“教—学”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系统,学的途径是受教(受教于师、受教于书、受教于社会等),教的目的是学,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可逆互动过程。“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在这里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细嚼。主导角色的要旨是引导而不是教导,教导让主体丧失了自由意识和主动精神。教育改革最大的工程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艰难就在于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把“引导”的角色演成了“主宰”的角色。化解课堂改革的艰难,必须通过“三合一”的教学方式(自我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讲授学习方式)逐渐改变课堂的学习过程,逐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改被动为主动,逐渐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生发出创造性思维品质,逐渐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拥有事半功倍掌握知识的能力。三合一的学习方式也逐渐使教师的教学状态改疲惫为积极,把教师从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互学能学会的知识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把精力放在必须教师点拨讲授的地方,逐渐享受到挑战的新鲜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其三,情义观 教育的情义观就是教育者对待师生关系的态度,我赞成把“尊师重道”作为建立师生关系的准则。“尊师重道”有两个指向,一个是为师之道:敬业好学、严于律己、乐观包容、视生如子。另一个是弟子之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毕恭毕敬,待师如父。 “尊师重道”是一种教育价值,在今天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价值的核心是爱和善。如果说职业都有制胜之道,那么爱和善就是教育制胜的法宝。知识不能教育人,爱和善的行为才能教育人。李叔同、夏丏尊都是丰子恺的老师,李先生“温而厉”,被丰子恺称为“妈妈的教育”。夏先生常责骂,被丰子恺称为“爸爸的教育”。温也好,骂也好,爱和善都是最关键的“芯片”。赏识教育不等于爱,赏识过头了就是虚伪,就是媚俗,就是缺乏责任感。爱可以唤醒智慧,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一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我在一所中学做老师,教英语。在我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学校来了位刚毕业的大专生(代课的),是个80后,也教英语(她不是英语专业的)。上课的第一天,她拿着英语教材微笑着走到我的身边,向我请教英语词组much too与too much的区别,我像给学生讲课般的,详细地给她作了讲解。讲完后,我心想,她这样的英语水平怎么去教孩子们呀!该不会误人子弟吧?以后,几乎每逢备课她都要向人请教一些英语方面的问题。因此,她的形象在我心里每况愈下。一学年代课期满,她自然离开了我们学校。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她班上学生的英语成绩出奇得好。开学报到的那天,她教过的那个班上来了很多家长,家长们围着我问,他们孩子班的英语老师怎么不来了?我跟他们说明情况后,看到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家长们告诉我,他们这次来学校,是想要求孩子还放在她班上。说实在的,当时我认为自己是一名有6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了,好几次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为“优秀老师”,可是家长们从未给我如此高的评价。后来,我从她的学生那儿了解到,她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读书,还经常借书给他们看,她就像他们的姐姐一样…… 听孩子们数着她的好,我越发感到惭愧。我认为自己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摸索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学模式,掌握了教学的“窍门”,认为这就是教育教学的高境界,于是就放弃了学习。远离了阅读,也就远离了教育。对于一名老師来说,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幸好,我遇到了她,不然我仍执迷不悟,终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一个学历低(大专生)、没有责任压力(代课的)、功底弱(非英语专业)、没经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竟然这么受到学生的追捧和爱戴,取得了这么好的学业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孰不知勤可补拙,爱亦可补拙!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教师不知道:在师生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这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比教授学术课程更重要。 其四,革命观 革命观是所有职业观中最难获得的职业素养,这里的革命不是暴力,对象不是别人,是对自己不适合职业发展的观念、行为、习惯,以及“三观”中的个人劣根性,进行反思、校正的脱胎换骨的职业过程。因为这个革命是最难的革命,所以课堂改革才表现得步履蹒跚。课堂改革要有改换教育观念的清醒,要有改变教学习惯的勇气,要能意识到潜藏的陋习和卑下的自知之明。 蔡元培先生接任北大校长时发现: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发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学生就拼命地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翻一翻了。蔡元培先生批评教员是“墨守其所学,而不能修业问道,增进知识”,希望教员“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旧说,能精益求精,日有发明”。于漪老师用一生践行着来自她自己的一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美国一家教育学院的院长亚瑟·莱文公布了一份令人深感震撼的有关美国教师教育质量的报告,他提醒大家注意,教师教育是“一个糟糕的领域,大多数怀抱理想的教师们接受着低质量的教育,这根本不足以让他们为走进课堂做好准备”“学校中这个工作的传统架构与文化环境不支持成人的学习——而且由此也就不能成为一个对孩子们也很有利的学习环境”。 没有革命观,学校对教师教育来讲是一个糟糕的地方,有了革命观,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没有革命观,教学就成了千百遍重复的工作,有了革命观,学校就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蔡元培先生的“修业问道”是革命,于漪老师的“学做教师”也是革命。最近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德国也有一个《教师教育标准》,都是着眼于职业革命观的国家政策性文件。行动计划指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样一支队伍不具有职业革命观,行吗? 其五,休闲观 休闲观是教师职业观中能使教师保持职业活力,生发创造精神,发展教育艺术的最重要观点。休闲不是偷懒和散漫,是思考的机会,是精力的发动机,是产生革新和理想的土壤。休闲是思想者的天空和大海。 休闲是一种情趣,有情趣才会滋养精神;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包含着读书做学问的幸福)。休闲是一种自由,自由才会焕发出主动的精神,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才会有个性的发挥和张扬。休闲是一种空白,空白才能够养精蓄锐,才能够浮想联翩,才能够有鸿鹄之志。 被誉为“中华五千年史学第一少年”的林嘉文2014年出版了30万字的《当道家统治中国》一书,2015年出版了40万字的《优乐为天下》,2016年跳楼自杀,年仅18岁。林嘉文的成长世界如果多些自由、情趣、空白这些重要的休闲元素,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休闲可以由管理者安排,更需要个人“偷闲”。网上有篇文章《提高效率从拒绝伪工作开始》,职业人身边都有不少伪工作,教师更是如此,伪工作是指琐事、应酬事、可化繁为简的家务事等。拒绝伪工作是节流,偷闲是开源,节流和开源两手抓,我们才能休闲下来,才能仰望星空。 其六,敬业观 中国有句成语叫“安居乐业”,现代的词典里有“爱岗敬业”,敬业是自古以来秉承的做人道理。什么是敬呢?朱子说的“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全副精力,心无旁骛。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敬中不仅有责任感,也有趣味性。无怪乎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敬业观,职业观的所有内容都成了一纸空文。我们的教师中不乏一些尸位素餐者,他们把教师当成了为稻粱谋的营生,苟且对付。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并感慨道:“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人不敬业,鬼神无奈——没有积极的职业观将一事无成! 其七,课堂观 课堂观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做背景。这个教育观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习能力是经过长期的、主动的内化过程成长起来的;相信创造精神的萌芽是经过失败、成功、思悟生发出来的;相信学习能力的成長会使知识技能的拥有成级数地增加。落实课堂观就要坚决地实行三合一的学习方式(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课堂教材内容进行调节。当讲授换成了三合一的教学,教学才有了更厚重的教育意义,教学技术才进入了教育艺术的境界。课堂观要建立好课堂的标准,它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量,更是学习能力的质。头脑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生电闪雷鸣,电闪就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在认知上的碰撞,雷鸣就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在心智上的共鸣,它照亮了学生头脑里的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它震醒了学生心中的蒙昧状态和混沌状态。落实课堂观,教师要写好“课案”,“课案”是为课堂的活动准备的方案,它包含着学案、讲案和堂案。学案宜粗不宜细,它的作用是告诉学生自学什么,注意什么,思考什么;你给学生提醒什么,建议什么,帮助什么。讲案宜精不宜细,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生成问题,讲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提纲挈领地讲,举一反三地讲;堂案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艺术,在堂案中要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情景,把怎样激发、维持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如何启发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用心营造一个多元性的开放教学系统,放在课案的高地上统摄全局。 职业观中最重要的是敬业观、革命观和教育观,有了它们,职业观的其他方面没有的会生长出来,弱小的会强大起来。教师是一个没有特别地位的、和大家一样带着所有生活问题的普通人,当眼前许多学校培养着竞争、追逐着功利的时候,你能通过饱满的职业观把教师演绎成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吗? (作者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 编 行 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