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
范文 | 袁正菲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生存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对青年学生来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解存在偏颇,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值得深思。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85-01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上下五千年,被历史检验了的优秀文化。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对古代历史的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最重要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一种形式,蕴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史,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广度,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纵观当前校园环境,学生忽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对学生身心熏染历练的过程。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践行。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 不只是对学生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精神自豪感。“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生教育——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到。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开展是最积极有效的。中国在世界的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经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我们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传统文化进校園的合理途径 (一)政府积极发挥好文化职能,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保驾护航 国家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部门应当适时制定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方针政策,保障传统文化在校园能够畅行无阻。应该改进《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育计划时必须明确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要求和目标。[1]政府需要发挥文化职能,制定相关文化政策,贯彻落实好传统文化进校园,为社会提供文化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系统,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工作。[2]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然到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播和教授传统文化课的时候,形式应当多变。学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设各种网络课堂供学生自主选择,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加强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引进全才教师,造就一批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新工科”计划,“卓越工程师2.0”计划等,无一不要求学校为社会供给融合、创新的全才,而全才的教育自然离不开全才的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几节课那么简单,每一门科目中都应渗透着对学生传统教育思想的培养。 (三)知行合一,践行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止是在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事实上是学生学习的隐性课堂。比如,清明节带领学生祭奠先烈、作追思赋、办黑板报,既能让孩子了解更多英雄烈士,又能受他们的熏陶,还能对这个节日感触颇深,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国家。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校园中多设置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墙,让学生亲自做海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三、总结分析 国家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正是响应了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且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学校与社会、家庭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优良的教育资源;家庭要努力配合学校的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态度;社会也要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罗树杰.扎实推进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拯救文化多样性之良策[J].广西民族研究,2013(3). [2]舒陆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政府文化职能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