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教育扶贫机制 |
范文 | 李颖 [摘? ? ? ? ? ?要]?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我国基于“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全面脱贫”战略决策制定的教育扶贫策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院校在教育扶贫思路的制定、扶贫供给改革等方面,目前有许多思考与行动的空间。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扶贫的有效路径。围绕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例,重点解析中职院校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为教育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地建言献策。 [关? ? 键? ?词]? 技能大赛;教育扶贫;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9.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238-02 一、职业技能大赛与教育扶贫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帮助农村“两后生”脱贫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对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人社部发〔2018〕65号),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和深入推进技工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等提出了若干意见,可见技能培训对助力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意义以及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期望。 除在职学生以外,职业大赛的参与主体还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两后生”。贫困户“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入大学或中专院校继续学业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大多数“两后生”是15~20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过早结束学业的社会青年,他们有的赋闲在家,有的误入歧途。解决“两后生”脱贫问题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务教育扶贫的最终目的。 (二)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其着力点并不是外援性的物质资助,而是“授人以渔”,让贫困人口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比赛获得一技之长,改善经济贫困的现状。由此可见,职业大赛是从内源层面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实现脱贫,能够永久解决贫困问题,不会像以往的物质资助一样出现脱贫后返贫的现象。 (三)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主体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消耗资源、人力为主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正经历着转型升级,新的产业结构在逐步成形。而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偏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素质偏低,贫困地区以务农为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不均衡。而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为贫困地区的赋闲青年提供一种比传统教育体系花费更少、更符合其需求的职业教育路径,通过提高其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来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构建教育扶贫机制的方法策略 在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引领下,我国职业院校陆续步入以服务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为主的新时期,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在当前面临“两后生”培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等新任务,同时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和职业院校应以教育部颁布的“两后生”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价体系为标准,深入研究“贫困学生”(尤其是“两后生”)特点,重点落实以下策略,建立一套技能大赛服务教育扶贫机制。 (一)基于教育扶贫政策建立“理论+仿真实践+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培训模式 基于教育扶贫政策建立“理论+仿真实践+职业技能大賽”技能培训模式,目的是让贫困“两后生”学员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技能大赛集中学习与赛项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的目的。 针对贫困地区“两后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成大学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可以围绕职业大赛的赛项和要求,集中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理论+仿真实践+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培训体系。从现有师资队伍中挑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对“两后生”进行为期一两个月的集训,先集中学习与赛项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后进入学院提供的集训场地进行竞赛题目的仿真实践,最后由学校组织这些学员参加竞赛,充分展示其技能学习成果,让贫困地区的“两后生”全面感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环境、氛围,观摩课堂教学设计新作品,学习先进的职业技能。 (二)构建职业技能“互联网+培训”体系 学校以教育部颁布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技能大赛评价体系为标准,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方向,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培训”体系,全方位地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培训环境网络化 由教育部主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共同构建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的网络化职业教育环境。在校内,逐步加大网络软硬件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开辟“线上学习+线下互动”双路径职业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在校外,以技能大赛为主线,组织“两后生”集中学习基础性的网络操作知识,在微信、微博、QQ、手机APP等网络社交平台建立“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群,开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课程,实行线上授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确保学员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技能教育。 2.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数字化 深入推进优质技能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利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共享技能培训资源,保证师生和学员随时能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技能学习所需的资源,并在线沟通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 3.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信息化 基于互联网建立无线、有线、局域网三级网络培训体系,打造数字化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运用“无线+有线+局域网”构建培训活动信息化运营机制,使学生、“两后生”学员都能在数据库的支持下进行线下自主学习,并接受培训教师的线上跟踪指导。 (三)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构建技能培训机制 1.校企共建“校中厂”、青创园区,组建技能大赛培训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本着“技能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基本原则,合作建设“校中厂”、青创园区等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双方各派4~5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合力组建技能师资队伍,共同培养符合贫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校内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与校外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形成良性互动。 2.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监督与考核体系 校企围绕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要求共建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监督与考核体系,基于考核指标严控培训过程,形成以技能指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职业院校评价方式包括基础理论书面考核和职业技能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技能考核主要是通过模拟大赛流程和赛项要求,考核学员的技能水平,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组织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进行评定。建立由职业院校、企业、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价制度,确保毕业生100%就业,而且要实现“初次就业薪酬高于3000元/月的”培训目标。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加强技能培训,还需要开辟更多就业渠道,在下文中有具体论述。 (四)以技能大赛为平台,产教融合,拓宽技能人才就业渠道,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载体。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持续涌现,职业教育发展要紧跟新时代的变化就必须通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使高技能人才能够精准对接贫困地区产业需求,为贫困地区的“两后生”打通优质就业通道。 另外,大赛应努力尝试与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深入分析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现状以及产业升级的可行性,根据分析报告对大赛的整体规划和赛项设置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完善动态遴选机制,发挥大赛对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扶贫的基本宗旨。 三、预期成果 (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零距离” “崇尚技能”,形成比、学、赶、超的浓烈技能氛围,建立“一带一路”教育扶贫生态系统,实现“培训一批、脱贫一批”,“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做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零距离”。通过技能大赛为拥有职业技能的学员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使之成为为地方产业经济“造血”的“干细胞”,带领其家乡脱贫。 (二)扶志为先,实现“一生一策”结对帮扶 1.职业院校的师生与当地的贫困户结对,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师生走村串户开展“一对一”专项技能培训。 2.按照“特困优先、应助尽助”的原则,建立“一生一策”档案,“一生一策”结对帮扶,学院一直坚持“教育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方发展”的理念,注重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着力“三平”教育,助生成才。 (三)职业技能大赛服务当地产业及经济 职业学院应该扎根贫困山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结合当地产业经济特点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贫困“两后生”提供一个学习、参与和展示个人职业技能的机会,通过提高贫困学员的专业水准帮助其顺利就业,为繁荣当地产业经济做出贡献。 四、结论及建议 在“教育扶贫”趋势下,职业技能大赛如今已成为职业院校参与贫困地区产业经济建设的组主要路径。职业技能大赛助力教育扶贫,就是要针对贫困地区工农业发展不均衡以及经济落后的现状,从人才教育角度出发,围绕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要求对贫困“两后生”进行精准培训,通过普及职业教育带动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再通过人口素质的提升优化当地落后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经济发展速度,促进“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政策全面落地,打好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易越,陈骞.关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探究[J].河北农机,2018(12). [2]刘长庚,郑品芳.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的指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盛莉.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 [4]陈柏林,杨乃彤.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理分析与“造血”能力建构[J].职教论坛,2018(9). ◎编辑 王 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