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专业化构建①
范文

    王环

    [摘 要] 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它的核心是专业文化。总结归纳出信息类专业文化的核心是“责任、团队、规范、创新”;细化了“文化识别系统”“校企制度融通”“课程体系建设”“课外活动体验”“特色环境构建”五个模块内容;提出“管理双员”“社团双导”“教师双师”“活动双核心”和“环境双化”五双并进的专业文化构建措施。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专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22-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感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表现在专业培养目标仍不够精准,学校过分注重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的办学思路仍惯性存在,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明显。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内核,专业文化是学生专业成长的基本环境,培育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对策。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普遍设置的信息类专业为载体,尝试构建专业特色文化体系,以期促进专业与职业有效对接,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專业建设水平,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对专业文化的理解

    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1]这既指出了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指出了文化是一个促进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郑金州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2]。说明文化是让个体在组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制约、激励和熏染下,以群体共有观念和行为习得为目标的一种“教化”过程。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精神、环境、行为、制度文化中应明确融入行业企业的文化,以职业精神为主要特征。

    “特定领域决定着一个人的文化、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前途。”[4]专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基本系统,其“特定性”主要体现在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文化中均应融入行业企业的个性文化,以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份对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人才的“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项目主管的认同;第二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5]。由此可知,信息类专业文化的核心可以归纳为“责任、团队、规范、创新”。

    二、信息类专业特色文化体系构建内容和任务

    可以说,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它是一个组织不同于其他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所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在夯实物质文化、明确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厘清精神文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职院校“职业性”与“技术性”的特点,深度挖掘、系统规划,逐步形成既符合大学本质要求又具备专业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也是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精髓的专业文化的建设重点。根据信息类专业特点,其特色文化体系构建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模块。

    (一)文化识别系统模块

    文化识别系统的构建内容包括应用标识和理念标识两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标识包括校标、校徽、校歌、校园网、宣传片以及校名的字体和颜色等,对信息类专业要在学校统一的应用标识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信息类专业特色的专业标识符号,彰显专业特色,凝聚专业共识,增强专业自信;理念标识包括办学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完整准确的理念标识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和方向,信息类专业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提炼出本专业的文化核心,比如,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在广泛的市场调研、深入的校企合作及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责任、团队、规范、创新”为专业文化核心,凝聚师生专业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素质,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

    (二)校企制度融通模块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性”与“技术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基于高职院校的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章程、管理制度等要在充分的校企合作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理念与质量管理理念相结合,科学嵌入企业管理制度和章程,将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制度中,以制度传播文化,以文化承载制度。在信息类专业文化建设中,一是可以将企业“6S”管理精髓引入学生教室、寝室及实训场所管理中,规范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二是将信息类企业员工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引入学生行为管理制度中,培养未来职场合格的职业人,以制度的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推进专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三)课程体系建设模块

    专业建设是专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依赖于课程的选择、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改革发展和推进。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人才,就要深化校企合作,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其关键和重点在于高职院校各专业要以行业发展为风向标,积极引进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逐步构建体现最新技术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内容可以分为专业课程与多元讲堂,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等,多元讲堂包括德育讲堂、文化讲堂和企业讲堂等;从形式上看,对专业课程可以采取校企共同开发和讲授以及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教学,对多元讲堂可以采取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讲座或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专业潜能的同时,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核心价值、民族情怀和职业精神,使课程成为专业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课堂成为专业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四)课外活动体验模块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信息类专业可以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团队、规范、创新”的职业精神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化活动”和“职业活动”为框架,开展学生课外活动,通过开展三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实现专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育德”“育情”和“育能”的育人任务。

    (五)特色环境构建模块

    环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高职院校的特色环境构建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包括校园校舍、景观设施、橱窗长廊等,物质环境的建设既要体现人文气息,也要彰显专业特色,同时,还要科学引进企业的文化标识和元素,以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非物质环境指的是现代信息手段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比如网站、微信平台等,高职院校的信息类专业尤其要发挥好互联网优势,科学设置相关栏目,开发更多功能,利用专业优势传播专业文化。

    三、信息类专业特色文化构建措施

    深入的校企合作,科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构建专业文化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实施“五双并进”的措施,来促进专业文化建设。

    (一)管理“双员”

    管理“双员”,是指对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实施学员+员工的“双员制”管理模式,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决定的。

    “双员制”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信息类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对接和融合,形成基于高校学生管理和企业员工管理的“双员制”学生管理制度,包括融入了信息类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学生文明行为規范以及融入了企业“6S”管理精髓的学生日常行为标准。

    二是高职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考核与信息类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相互融合与对接,形成基于优秀学生和星级员工的“双员制”学生素质考核体系。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其学生素质考核按照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弹性化的原则,将学生素质评价分成思想政治类、日常行为类、职业通用能力类和实践活动类四方面内容,并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员工职称评定模式,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五个层次的职级确定,发挥制度激励作用。

    (二)社团“双导”

    社团“双导”,是指为学生专业社团聘请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专业社团管理、校内活动指导等,校外指导教师负责企业文化宣传、校外实践指导等,学生专业社团组织引入行业专家,专业社团活动引入企业元素,培育特色专业文化。

    (三)教师“双师”

    教师“双师”,是指要打造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准确领会和把握信息类企业文化的特征和要求,从而促进专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活动“双核心”

    活动“双核心”,是指学生课外活动设计要兼顾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结合信息类专业特点,开展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外活动体系。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其开展的“IT之星”职业体验汇系列活动,按照专业特点,设计了涵盖挑战影响力、增强执行力和凝聚团队力的IT职场礼仪大赛、“传递信息正能量”PPT展示大赛等活动,既有锻炼动手能力的专业元素,又有提升人文素养的行为展示,丰富了专业文化。

    (五)环境“双化”

    环境“双化”,是指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科学引入企业元素,使其既体现大学人文气息又彰显专业特色。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职业人,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是重要的培养途径之一。(1)通过互联网或橱窗宣传企业文化或业内精英;(2)在相关场所引入企业标识或企业精神标语;(3)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共建实训场所,引入企业设备等,营造专业氛围,促进专业文化建设,夯实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晓阳,徐淑红,周芳,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刘鸿麻.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肖先举,唐学红,王德堂,等.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校企文化融合的现状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9):20-23.

    [4]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29.

    [5]李晓明,陈平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8):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