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范文

    林文霞

    摘要:诗词教化育人的功能十分明显。本文把诗词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力求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诗词;素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1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2-033-1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诗言情、用诗叙事、用诗名志是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诗词语言简练、修辞优美、引荐古今、凝练历史深受后人的追捧。如果在初中历史融合诗词因素,不但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实现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充分融合。那如何把诗词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去,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诗词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质量的初中历史新课,少不了一個精彩课前导入。通过课前导入奠定整堂课程的基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让历史课堂富有文学气息。比如在教学“唐朝的衰败”相关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呈现《过华清言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学生通过细品诗词,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通过教师引申的讲解,明白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的讽刺意味自然显现。在学生的印象中唐玄宗开启了“开元盛世”本是一代明君,怎么如此纵容杨贵妃?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唐朝后期宠爱杨贵妃,宠信奸臣,纵情享乐,很少过问朝政,儿戏天下,唐朝最终一步步走向没落。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唐朝腐败的原因时更加生动形象,减去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再比如在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前,笔者让学生认真倾听多媒体播放的毛泽东所写的《长征》音频。雄浑低沉的声音,声声入耳、震撼心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生仿佛置身于山高路陡、水深流急、白雪皑皑的长征途中,感受到红军长征跋涉的艰难,体会到红军为追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诗词诠释重点·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尽相同。所以看待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人的看法相对客观,有的却相对偏激并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做正确客观的辨析,不但是为了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历史观念。比如对于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历朝诗人所写诗词无数,有的赞扬、有的同情、也有的鄙视。晋朝诗人石崇在《王昭君辞并序》写到“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这其中写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也有先后嫁于单于父子的屈辱。后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直白的写出昭君原为“鲜花”出塞后变为“牛粪”。所表达的是昭君出塞虽然不易,但也是民族的耻辱的态度。而翦伯赞却持赞扬的态度,“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也为匈奴民族带去了汉族文化,促进当地的发展。面对不同诗词对昭君出塞不同的情感态度,老师要带领学生跳出古人狭隘思维,用现代的眼光对昭君出塞事件客观评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唯物史观。

    三、诗词总结概括·延伸学生的思维情感

    勤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加深知识记忆。运用诗词进行结尾处理,提炼整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回味无穷。比如在教授完《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内容后,我用杨昌浚所写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进行总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在讲完《马关条约》的签订后,给学生朗读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学生进一步在情感上体会台湾割让后的悲痛,永远记住这个整个民族的耻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更好的建设国家,让祖国更加强盛。再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后,用毛泽东所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句来进行总结最为恰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细细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打败国民党,最终获得正义的胜利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既可以记住这一历史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持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把诗词穿插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诗词进行历史教学,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符合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真正让诗词为教学服务,既能创新教学形式,又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切勿滥用诗词,从而偏离教学目标那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邵俊清.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功用[J].高考.2016(18).

    [2]刘琛.巧用诗歌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2).

    (作者单位:湛江市第十二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