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重视教材,强化基础,提升能力 |
范文 | 焦文林 文言文,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文言文的考查向来受到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视。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卷的文言文命题,题型相对稳定,坚持近年来三客观、一主观的题型格局,没有变化。主要考查断句、词语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翻译等核心考点。 根据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2020年高考文言文的備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教材,强化文言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1-5册文言文课文,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好材料。经典的课文,含有丰富的实词、文化知识,涵盖词义、句式、修辞等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考生在备考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 1. 坚持天天早起诵读教材文言文、古代诗歌等。有详细的诵读计划,先读教材原文,再读课文注释。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和文法、文化、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较短的文章一次读完,较长的课文可以根据字数,用若干次读完。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2400字,诵读便可分为三次: 第一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17字,相关注释32处) 第二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赵亦终不予秦璧。(904字,相关注释53处) 第三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为刎颈之交。(913字,相关注释46处) 2. 诵读过程中,要动手整理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文化知识等。 例如,多义词“属”字的意义总结: ①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隶属 ②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掌管 ③家族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族类 ④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围》)——跟随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通“嘱”,嘱托 ⑥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类 ⑦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zhǔ)不相同 授官晋职类文化知识: 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②除,任命,授职。例: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③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例: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④察、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⑤拜,授予官职。例: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例: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⑦拔、擢,在原官上提拔。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 ⑧陟,进用。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 利用教材重点篇目,进行文言实词的挖空训练,深化考生对重点篇目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的理解。 武益愈,单于使使( ? )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 ? )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 )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 ?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 ? )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 )。空以身膏草野( ? ),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 ? )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参考答案:(1)使使,派使者。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2)降,使……投降。(3)当,判罪。(4)相坐,连同治罪。(5)拟,举剑要砍。(6)弥,满。(7)然,如此。(8)膏草野,使野草滋润肥美。(8)因,通过。二、科学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精准解答文言文试题,必须有科学的训练作支撑。 (一)翻译训练 高三两个学期,考生要在每个学期里选择五至十篇600字以上文言文进行自主翻译训练,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翻阅字典,以确认多义词、同义词、古今异义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词义。采用百分制(翻译文章,满分100,译错1字扣1分),自主评改。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实词积累量,提升文言文理解、翻译能力。 (二)试题训练 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典型性的材料进行训练。一是本考区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二是本考区大市模拟试题。这些试题设计科学、答案准确、针对性强。 (三)掌握解题技巧 1. 词语题解题技巧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虚词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推断词义、用法,解答客观类试题,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 例、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高考天津卷第8题) A. 元元本本 元:探索 B. 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 C.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 D. 兵其细也 细:小事 【解题技巧】一是语法关系解释词语意义,如A项,“元元”两个名词并列,构成动宾关系,第一个元字,是动词,解释为探索,第二个元字,是名词解释为本源。“元元”,即为探索本源。二是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意义,如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三是句中求意法,即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代入句中进行检验,采纳合适的排除不适合的义项,从而确认答案。如C项,当有“对着”“适应”“担当”“判罪”“抵押”“符合、适合”等义项。四是词性分析法,就是根据词语的位置,分析它的词性,据此解释词义。如D项,“兵其细也”是一个省略了判断词的判断句,“细”字在宾语位置,应该具有名词性,据此将其解释为“细小的事”。答案选B。 2. 断句题解题技巧 断句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进行,参考句中的专有名词、话语称谓、文言虚词,特别是句子结构断句。 例、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0题)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解题技巧】认真阅读选项,结合句意、句子结构等发现问题。A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语意完整,“中”后断开;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句,主语、谓语之间不可以断开。B项,“召置/门下甚幸爱”错,“门下”是“置”的补语,动补之间不能断开,应该断为“召置门下/甚幸爱”。D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参照A项,可知。答案选C。 2019年高考四项设计三处错,出现了三个“一错对应三对”的情况,选项对比时,考生将三个“错”处排除,找到“三个全对”的选项交叉选项,即为答案。考生可用此法检验自己答案是否正确。 教学辅导资料多从正面提示应该断句的地方,而高考试题则从反面设题(不应该断句的地方断开),因此,考生备考要注意识别“不应该断开之处”。 下面是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设错情况,供同学们备考时参考。 (1)主谓之间设错 ①中吴廷尉/为河南守(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10题A) (2)动宾之间设错 ①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10题A) ②而君用起则是/弃卫(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10题C) (3)动补之间设错 ①召置/门下甚幸爱(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10题C) ②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10题D) (3)状谓之间设错 ①愿王举国(国政)/而听之(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10题D) (4)定中之间设错 ①则是弃卫鲁/君疑之(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10题C) 3. 文化常识题解题技巧 解答古代文化知识题,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调动平时积累的古代职官、礼俗、科举、地理、典籍、服饰、器物、历法、刑法、音乐、作品、作者等文化、文学方面的文化知识。二是要利用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排查。 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1题)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题技巧】调动平时积累,给合文意推断。A项,可调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积累(课文注释“秦伯”“尝为晋君赐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处提到秦穆公);B项,结合上文“汤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汤武二人均指国君,即商汤王、周武王。C项,结合文意可知。D项,结合字形、相关积累可知。答案选B。 4. 概括分析题 解答概括分析题,重点关注分析部分,注意发现事件的细节、过程误导,人物、地点、时间的错置等。 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第12题)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解题技巧】题文对照,關注相关细节。根据原文“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C项“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的分析属于“无中生有”。答案选C。 “题文对照”,要抓住高考试题的常见易错点,这样解题方便快捷准确率高。 ①着眼时间设错 例、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12题C) 原文“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前,“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在后,而选项颠倒了这个时序。 ②着眼对象范围设错 例、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12题C) 原文说“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选项的“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范围不准确。 ③着眼空间位置设错 例、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12题B) 原文说“郡临于蜀,数被侵扰”,是说天水郡被蜀兵侵扰,选项说“蜀地饱受侵扰”。 ④着眼人物活动细节设错 例、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12题D) 原文说“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曾布只是转述情况,并没有“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 以上实用方法,需要同学们在训练中理解,在训练中熟练掌握。 责任编辑 廖宇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