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考地理试题中的逻辑关系和解题方法
范文

    张隆家

    一、地理试题中论据与结论之间关系和解题方法

    结论的根据(多指事实)称论据,从一定的事实推论得到的结果,对事物做出的总结性判断叫结论。高考出题,要求考生从题目材料众多可作论据的信息点中,寻找对证的结论,或者从给出的结论去分析科学合理的论据。

    高考命题中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演变、条件(主要包括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论据和结论的关系,可以由条件、过程、原因推理出结果,也能由结果推导出条件、过程、原因。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1题:下图(图略)为①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②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③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1左),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1右)。拍摄当日,④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由题目信息点④论据推断的结论:B项正确。二、地理试题中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关系和解题方法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共同属性或者本质特征,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所有事物对象的范围及其种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努力阅读理解好试题中的地理概念,正确掌握地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就能作出正确的解题推断。

    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4题: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①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②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③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无论对学过,还是新出现的概念,多数能够用“顾名思义”的语文方法去推想。A项是指城市的行政、经济、社会的众多服务项目中主要是哪些?是复杂多样,还是几个主要行业;B项是指城市服务限制于地方性,还是国家级、世界级水平。从题目文字材料信息点④来推导城市等级或范围,是不能限制的,越高越大越好;C项是指主要到城市享受服务的人口来源的区域范围大小,这与城市占地范围大小不同;D项是指主要到城市享受服务的人口数量多少。此题由题目文字材料中信息点③推断“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的服务种类不能过多,不能雷同。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三、地理试题图像中点线面之间关系和解题方法

    地理图像是由数学坐标、坐标点、坐标值、等值线或变化线,图例和注记组合的图像,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综合演变现象、规律和原因。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先读图像名称和图例,坐标名称和数值;再快速回味题目,弄清地理图像及其相关地理知识之间关系;最后详细读图,将每个图例在图像上对应的点、线简洁标出,以能统观全局,弄清地理图像上各点、各线之间数值大小关系,学会正确用尺准确确认对应点的坐标值;最后针对选项判断,或者针对提问回答。例题见下面2014年全国Ⅰ卷第10和11题。四、地理試题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常用数量变化来演示,高考中阅读统计图示或表格的数量关系试题比比皆是。阅读理解图表材料所涉及到的地理要素的概念、数学关系,纵横对比数量有无变化规律,怎样的规律,形成的原因;再针对选择题或问答题作进一步的逐项判断对错或扣提问扣材料信息回答。

    例如2014年全国Ⅰ卷第10和11题:下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审题:读题目文字,建立起数量关系式:移民占总人口比例 = 移民人口数(分子) ÷ 总人口数(分母)。读示意图,注意图上实线是移民人数拆线,每个年代的移民人数要水平对左轴坐标值,虚线是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每个年代移民占总人口比例要水平对右轴坐标值。

    

    10. 下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分析:观察明确图上两条随着年代变化拆线主明显转折变化是在1970年,以前下降,以后上升。根据图上两条拆线变化幅度大小进行推导:1970年前,移民人口数缓慢波动减小,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在快速减小,必然是总人口数快速增加;1970年后,移民人口数迅猛增多,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相对缓和上升(如图3),推断总人口数继续增加。因此该国总人口持续增加,所以第10题正确答案是A项。

    

    11.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 1910-1930年 B. 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分析:做对了第10题,才能做好第11题。将第10题正确的该国“总人口增长曲线”,和原题图上“移民人数变化曲线”叠合成下图4,就容易推导出1950-1970年,该国移民人数减少,而人口总数增幅最大,一定是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导致的。正确答案是C项。

    

五、地理试题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关系和解题方法

    直接从题目材料中可以读到的解题信息为显性信息,需要从显性信息和所学的相关知识中间接推导、计算出来的解题信息为隐性信息。审题要寻找摸清所有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才能作出正确选择或回答。

    例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6至8题。如图5所示意我国①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②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③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④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至8题。

    

    审题:根据内流区域水量平衡数学方程知识,由题目文字材料中的②、③两点显性信息,结合画图理解,推断出其它隐性信息“全流域年平均蒸发量”、“流入湖区的年径流量”如下:内流区域的年降水量210 = 年蒸发量210(毫米),盐湖的全流域河流流量1790 + 湖区降水量210 = 湖面年蒸发量2000(毫米)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远大于2000毫米 ? B. 约为2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分析:由画图理解内流区域水量平衡数学方程,推断C项正确。

    7. 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 B. 洪积扇 C. 河谷 D. 湖盆。

    分析:读图想像和推导下列数量关系:坡面坡度大,地表径流快,不易下渗,整个坡地的地下径流就少,实际蒸发量也就最小;平坦地形反之。

    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 B. 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 D. 湖水盐度增大。

    分析:联想和推导下列数量关系: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河水灌溉,使入湖径流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B项正确; 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小,湖盆蒸发量就会减少,A项不正确;题目文字中“湖水浅,盐度饱和,”说明湖水盐度不变了,不断有盐结晶沉积湖底,D项不正确;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盐度高至饱和会抑制水藻生长,不能加重湖水的富营养化,C项不正确。六、地理试题中的知识分类关系和解题方法

    地理事物存在着本质特征、种属关系(并列、种属、包含、交叉、不相关)、时间特征、区域特征,形成原因、相互影响、产生意义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高考常常要求学生学会类比筛选,归纳表达。做选择题时扣准提问和材料,从某个地理角度对四个选项进行求同存异,找三同出一异,这一异项一般就是答案。

    例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8题:①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②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③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分析:从尼罗河流域四种气候降水特征来看,只有地中海气候仅仅冬季多雨。这样“三同一异”,B项正确。具体从温度条件分析,埃及可以四季随种随收;从水分条件来说,埃及在6-10月河水定期泛滥,耕地被淹没较深,不可能种植作物,所以选择11至次年5月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尼罗河两岸沃土裸露松软,可种植作物,又具有灌溉水源。这个时期也是北部地中海气候温暖多雨,适合种植麦类作物。两种气候地缘相邻,作物生长期或耕种期一致。

    扣准提问和材料,有时要求选答范畴大的地理概念,有时要求选答范畴小的地理概念。例如除天气因素之外,影響到达地面的的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因素是“太阳高度”,如果选答“纬度因素”就无法说明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变化原因;如果选答“阳光通过的大气路径长度”就狭义了,因为“太阳高度”影响原理中包含了“太阳高度”不同,“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面积”和“阳光通过的大气路径长度” 两个方面不同。

    责任编辑?? 李平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