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 |
范文 | 宋河仙 [摘 要] 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不仅能充实课程内容,增强课程亲和力,还能增强地方认同感,培养爱乡爱国情怀。将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纲要课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94-03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不仅能充实教学内容,提升理论课的亲和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对地方党史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本文以广东肇庆地区为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 一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 (一)充实课程内容,增强课程亲和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就会随之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对基本的史实、事件脉络等比较熟悉,而大学的纲要课只是“纲”,没有中学课本阐述的详细、具体、生动,因此,学生认为没有重复学习的必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对年輕孩子进行近现代史教育,也要从具体事物,具体问题进行讲解,不要专讲空洞的概念,那是不够的,效果还可能要差的。” 肇庆是一个党史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先烈们为国牺牲的精神追求,在肇庆这片土地上传颂着不少感人的事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因此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可接触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纲要课的课程吸引力。 端州是北伐先锋“铁军”的摇篮,也正是这段红色战史,将肇庆与革命名将叶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广宁是彭湃、周其鉴领导的中国农民运动发祥地;封开平凤镇是黄花岗72烈士中的李炳辉的故乡;高要、德庆、怀集、广宁、封开等老区是粤桂湘边部队根据地,当地百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相关资料统计得出肇庆全市共有革命史迹94处,包括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等革命旧址(遗址)45处,鼎湖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纪念碑(亭)28处,周其鉴纪念馆等纪念馆(校)5处,陈伯忠烈士墓等烈士墓(家、祠、陵园)6处,张闻天旧居遗址等故(旧)居10处。这些革命史迹都是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爱国主义鲜活素材。通过地方微观层面,把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有针对性地融入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到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宏观层面,进一步丰富拓展教材内容,以地方反映全局、认识全局、透视全局,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艰巨性。通过这些可接触到的革命遗迹,进一步将枯燥的历史理论盘活,使之变成实在的、形象的历史感知,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具有积极作用。 (二)增强地方认同感,培养爱乡爱国情怀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到高校后,高校所在地便成为学子们的“第二故乡”。他们都希望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一定的了解,积极融入到当地生活学习,而当地的红色文化可成为其中的重要切入点。纲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相关史论,有针对性地安排地方红色文化进入课堂,吸引学生对具体史实的兴趣。 人们之所以把红色文化资源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因为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价值,让学生在聆听当地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或接触革命旧址遗迹、珍贵文物中,深入了解地方红色历史文化。目前,肇庆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红色历史文化在整个“创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也为此增添厚重的红色文化元素。特别是学生自愿者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去践行和巩固爱乡爱国的思想信念,并转化为实际的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透过这些可接触的、鲜活的、有说服力的地方红色文化,从而使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对地方的认知度,增强认同感。爱乡才能更好地爱国。 二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这就充分阐明了红色文化、历史传统等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重要作用和价值。肇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丰富、扩展理论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地有机结合。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纲要课,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使课程“活”起来。本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肇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中的运用。 (一)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具体例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本史实的基础上,将地方红色文化与纲要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给学生亲切的感受,而且能使抽象的历史问题具体化。 如在讲到第七章“全国解放战争”时,教材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进攻,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的计划。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学已经是接触过的了,在大学的课堂上如果再次照搬,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在这一节的内容中,将发生在地方的具体的事件与基本理论结合,一方面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历史资料补充,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在这一内容的讲授过程中,结合当时的时间点,可选择以广宁为中心的粤桂湘边区游击根据地作为具体例子。194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成立,司令部即设于广宁。解放前期,粤桂湘边纵队活跃在广宁一带,指导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通过PPT展示在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拍摄到的欧新同志用过的军用望远镜、林松烈士穿过的唐装衫、部队战争中留下的炮弹……这一张张图片、这一幕幕历史再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课堂讲授展示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活生生的,可触可摸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是纲要课的重要环节,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是提升课程效果的有效途径。 1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查活动 教社政(2005)5号文件指出:“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在思政课教学中,社会调查是常用的实践教学手段。肇庆拥有的丰富的近现代史文化资源是学生开展专题调查活动的鲜活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将课本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给出社会调查选题的参考范围,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档案资料搜索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材料成果整理成10分钟左右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既是成果汇报,也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点,更是锻炼学生表达、分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根据肇庆的实际情况,给出学生的调查范围,包括:一是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调查肇庆本地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对如何更好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二是当地政府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了解肇庆地方政府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的情况,对如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三是介绍当地革命历史人物。肇庆在近代出过彭湃、周其鉴、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通过资料收集,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拓展学生的地方党史视野,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通过以上的专题调查让学生将近现代史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将课本理论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深化爱乡爱国情感。 2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 肇庆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迹,这些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資源,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2013年肇庆市首批共9个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正式授牌成立,包括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鼎湖沙浦革命烈士陵园、周其鉴故居等9个单位。 教师可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党史教育基地参观访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肇庆沙浦镇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根据地之一。1927年4月12日,在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民团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沙浦农会会员和农军战士共牺牲了54人。这54人在1957年被当时的高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为烈土,并为此树立革命烈士纪念碑。抓住清明节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到鼎湖沙浦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祀、宣誓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在纲要课第四章“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内容中论述到:“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独立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这一部分历史内容涉及的叶挺独立团旧址就位于肇庆端州区江滨东路阅江楼。大革命时期的高要农民自卫军以及叶挺独立团等都曾在此指挥军事,训练队伍。旧址纪念馆内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再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到阅江楼参观作为课外实践教学。通过实地参观,结合讲解员的讲述,给学生展示一个更真实形象的叶挺独立团,对大革命这段历史也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了解,有效激发学生爱乡爱国情怀。 (三)邀请老兵进课堂讲抗战故事,传播爱国主义声音 抗战老兵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进行党史教育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结合课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内容,可以开展“重温革命历史,听老兵讲故事”的课堂活动。寻求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帮助,邀请抗战老兵进课堂讲述当年抗战经历和肇庆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通过与老兵面对面的对话、他们的亲身讲述等方式,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抗战故事再现当年的真实情况。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比起冷冰冰的描述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感恩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把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纲要课教学过程,对于充实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任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为纲要课教学注入更多的鲜活元素,更好地发挥纲要课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全景.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N].人民日报,2015-11-13(07). [2]龚书铎.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M]// 白寿彝.白寿彝文集(第6卷):历史教育·序跋·评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EB/OL] .新华网http://www.jyb.cn/china/gnxw/201512/t20151230_648294.html.2015-12-30. [4]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肇庆革命史迹通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A].教社政[2005]5号.20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