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书院制下美育教育路径思考
范文

    摘 ?要: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专业素养佳、社会适应性好、个性化特点强的优秀人才。美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书院制的育人理念与美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书院制下美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书院制改革推动下进行美育教学改革,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育人导向、注重价值引领、体现育人功能,把美育教育引向深入。

    关键词:书院制;美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1-0062-0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college system reform i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to devel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d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strong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idea of the academy system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under the academy system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academy system,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should combine 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organically,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and value, reflecting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deep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ystem;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path

    2019年5月7日,教育部部長陈宝生在全国美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美育要激发创新灵感,共同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为导向的社会文化环境。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进行的书院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书院制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和环境陶冶,拓展学术文化活动,使学生生活文化同科学素养可以彼此渗透和互补,从而为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书院制的育人理念和要求与美育对人格塑造的效果上高度契合。

    一、美育教育的内涵

    两千多年前,美育的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初现雏形,其基本内涵就包含在了我国所倡导的“乐教”和“诗教”中。现代所讲的美育这一概念却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后由德国古典美学重要代表、诗人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提出,书中席勒从人性复归的角度切入,指出“美育”即“审美教育”。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为我国的美育带来活力,使得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知识分子有机会将西方的审美理念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其为我所用,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20世纪初,蔡元培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指出美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美育是对人格的教育,是对健康人格的塑造。马克思说过: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大学美育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是基于社会实践结果和意识形态。我们当前社会的奋斗目标、主流思想与精神需求应该在当代大学美育教育的内涵中得到反映与执行,应具体表现在爱国、上进、友爱、宽容、互助、勤俭等优秀品质和知荣辱、遵纪守法、具有集体荣誉感等行为准则。这些行为规范既体现了美的核心内涵,也是大学美育教育的目标。

    第二,美育是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基石。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理念、追求、情操和素养。增强大学生对美学的感知力与认知力,需要借助积极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接触美的过程优化为一种情感体验,强化大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把握。因此,情感教育是大学美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专业素质、情感态度、道德修养、人文底蕴、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美育教育。试想一个大学生,纵然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具备健全人格,也将是综合素养的缺失。

    第三,美育是艺术教育,是艺术学习和自主创造美的助推力。所谓艺术的学习就是指通过听讲、思考、实践等途径获得有关于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够自己发现美、表现美并创造美。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艺术与各种新兴媒体融合,已经变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符号和形象语言,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与魅力。为什么艺术家们就能创造、丰富艺术呢?这是因为,在对待美时,艺术家比普通人更加敏感、敏锐、敏慧。他们的敏感是修养的沉积,能够感受到美的不同;他们的敏锐是技巧的训练,能够捕捉到美的本质;他们的敏慧是创造的火花,能够把美变为大众能触知的东西。艺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艺术家这种“发现”、“捕捉”和“体现”,即进行艺术创作除了需要掌握该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就大学生美育教育而言,除了通过专业的艺术、美学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力与感知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捕捉”艺术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将其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将“捕捉”到的经验体现出来、表达出来,通过音乐、绘画、话剧等形式将美体现出来,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领悟创造美的意义。

    二、国内书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书院制改革进入“井喷”阶段,高校书院数量逐年增多。书院建设模式大致可按照大众化与精英化、实体化与虚体化、全程和分阶段、全员和非全员等模式进行分类。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不同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培养特点,但无论书院采取何种建设模式,其“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育人的总体目标是不变的。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大学生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的配合,逐步地来完成,而大学美育教育的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书院制包括混合式住宿管理、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熏陶式道德教育和开放式的通识教育等培养形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书院制改革不仅是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各类资源集中于第一课堂,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是就课堂设置而言始终是教师为主导的。我们进行书院制改革,引入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熏陶式道德教育等培养模式,重视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就能力,打破了人才培养的空间和对象限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动性,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打下了基础。目前国内书院建设存在诸多现实困难。认同难,不知道书院今后将如何发展;协同难,书院和院系并行,职责如何区分;育人难,什么样的育人模式最适合。

    三、书院制背景下开展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經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思想文化交流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升认识和鉴赏能力很关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教育地位更加凸显。高校书院制以落脚于服务学生,围绕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中心,致力于塑品格,冶情操的重要工作。作为“五育”之一,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以美,塑造美好心灵,提高综合素质,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与其他“四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中美育又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借助美在感情和情感上的共鸣性和超实用性等特点,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审美对象,净化情绪、愉悦精神、美化心灵进而涵育美好情感,纠正审美取向偏移,为学生智慧的创获,品行的陶融奠定基础,最终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因此,美育作为较全面且直接体现素质教育宗旨与效果的教育形式,在育人的内容、方式和目标等方面都与书院体系高度兼容。

    (一)育人目标殊途同归

    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无不放眼于使人健全而自由的发展。二者目标所谓殊途同归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二者都将提高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首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精神,满足学生需求,充实学生品格,遵循着提高学生精神素养这一内在目标。而“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二者作为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其目标都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握时代思潮,担负社会责任,具备优良品质。其次,二者都崇尚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追求。美育取之于艺术而用之于学生,它服务于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发展,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从而实现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总之,二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即帮助学生趋善避恶,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成长为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人才。

    (二)育人内容异曲同工

    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的和功能。美育的内涵具有综合性,将美学原则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欣赏、评价、创造美的能力,可以使得学生道德情操高尚优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摆脱低级趣味,能增强学生正确分辨美丑的修养和能力,可以辅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和思想素养。二者在教育内容的异曲同工之处还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二者可以构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促使学生自觉自愿追求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健全其道德品质、充实其心理情感,而这也正是美育教育的应有之义,美育的价值诉求恰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可以通过理论灌输、艺术、文化等更具有真实性、生活化和情感引导力的方式聚焦于学生的价值引导与情感引领,提升学生的政治思辨力、道德判断力和心理承受力等,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二者在对教育主体自我精神的建构、自我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相通性,即放眼于教育主体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三)育人形式相辅相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在育人形式上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讨论、参观、陶冶等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且可践行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政治信念。美育的方式则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摆脱了狭隘的物质欲念的束缚”,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以此提升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判断能力。即美育能够让教育主体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受教育的过程中来,主动求真并激发探索客观世界的渴望与激情。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德育引导美育,美育辅助德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形成:一是美育对德育有重要作用。席勒曾指出,“正如我希望用这种经验证明的那样,审美趣味是能够促进行为的道德”,“在审美方面精细的心灵中,还有一种在没有道德的地方补充道德和在有道德的地方减轻道德的劳作能力”。二是审美活动要满足道德标准的要求,而道德的建立正是基于人们的审美认知。就此而言,美育在构架上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补充,通过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形式培养人的观察力、辨别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引导人们亲近自然、融入社会,不拘泥于说教而以审美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在吸引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让智慧得到启迪,让思维更加敏捷,让视野更开阔长远。

    四、书院制背景下开展美育教育的可行性和路径

    本研究申请人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成立于2017年,在全人教育、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在美育教育方面,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培养方案》中,就特设了“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板块,申请人以“艺术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学生自我发起、自主选课,以艺术作品展等形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书院“美育育人体系”。通过实践探索,本研究拟形成一套可供借鉴参考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与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美育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书院制背景下开展美育教育应该结合95后、00后学生的关注点,深入剖析新形势下的环境特点,找寻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美育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艺术工作室本着体验式课程、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开展美育项目。艺术工作室已开展服装设计、版画创作、水彩体验、京剧体验与传承、豫剧有约、光华大学校史剧展演、舞蹈研学、合唱训练、影视欣赏等美育教学模块。因此,设计、规划美育第二课堂,创建大学生各种美育项目,与第一课堂形成配套系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与应用价值。通过开展美育第二课堂培养计划,不但可以陶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从艺术的角度完善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帮助学生在美育实践中逐步把握职场工作理论。

    (二)创新及宣传美育活动内容,挖掘每门学科的美育功能

    高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应该挖掘各学科潜在的美育价值,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作用,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事实上,学校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与美育紧密相关。苏联哲学家卡根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果不包括美育,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因此,在高校美育建设中,有必要对美育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艺术等艺术课程的美育价值。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探索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美学因素,改变传统教育中对于理论的灌输,将“美”的内涵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许多课程都包含有大量的美育内容。人文、社科、体育和理学,这些常规课程也可以通过文学教育、形态教育和艺术传播教育等形式加强美育。因此,有必要在把握美育精神本质的基础上,将美育的育人功能、价值和意义渗透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育功能,以帮助学生认识美育的内在价值,提升综合素质。

    (三)促进书院与社会联动,形成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合力

    书院要加强与社会的联动,搭建桥梁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类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首先,书院要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美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加强美育活动形式的创新,扩大覆盖范围,同时重视每一场小活动的效果。其次,书院要发挥引领促进作用,探索建设学生会的艺术部门,组建并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打响书院艺术团品牌,定期举办主题艺术节,打造品牌活动,通过一批批成效显著,各具代表性的活动引领美育教育,使其成为引导美学教育方向、加强书院文化建设、提升书院文化氛围。另外,学院要推进社会美育基地建设,推进文教結合体制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探索和完善美育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书院要主动挖掘校内外的美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类文博与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书院、班级和社会的美育联动和资源整合,持续发挥各方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在理论和情感层面的全面提升。

    (四)强化资源支撑,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支撑学校美育发展的保障体系

    学校还需要加强对美育资源的供给和支撑力度,加强对国家美育标准体系的研究,为学校美育工作开展提供全面完备的指导方案,如加快高校美育课程标准、学校美育教师聘用标准、艺术专用教室及室内布置标准、美育实践基地设计标准等标准的制定及颁布,为美育教育资源库建设、教育教学和监测评估提供了专业支持和参考依据。同时,书院及教师应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云端美育资源库,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及传播范围,增加及创新书院美育线上教学方式。此外,学校和各书院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将美育教育作为书院教育评估检测的重要内容,配套建立督导核查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新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3]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李方晴,姜晓华.美育与学校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立项,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高校书院制下美育教育路径思考”(编号:HJYS-2019-C05)

    作者简介:尹强(199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美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