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的探索 |
范文 | 李桂兰 孙雪琳 摘? ?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必须把思政课综合教学实践看成一项系统工程, 凝聚合力、综合发力,统筹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综合实践教学? ? 育人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是高校育人的主线。思政课则是理论育人的“主会场”“主渠道”。思政课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最好的理论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认同理论、信仰理论?如何让学生爱上实践,能够真心实践、真实实践、有效实践?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把实践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思考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的协同建设,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构建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思政课育人主干渠道、核心课程和灵魂课程的实质地位,提升学生理论自信、价值认同、信仰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属性使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必要。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性是我国高校的显著特征,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优点,也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思政理论的本质在于实践,实践是最好的理论教育。理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身体力行地体验和实践,才能实现价值认同和价值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承担系统理论教育任务、肩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思政课必须彰显本质属性,秉持“实践育人”理念,协同构实践建育人共同体。 2.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方式使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可能。 世界皆系统,无处不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1]。 思政理论课以系统方式存在发展,具有鲜明的纵向、横向层次结构特点。 一方面,思政课是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起着纵贯联结作用。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思政课是具有整体功能特征特性的多要素构成、生成的有机系统,由课堂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是理论认同与科学思维、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真理标准与价值信仰等范畴的辩证统一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有利于构建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综合实践教学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深化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协同建设。 3.思想政治理论课顶层设计使综合实践教学“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得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做出重大安排,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政策,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综合实践教学建设既提供了宏观性的指导,又指明了综合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为综合实践教学擘画了蓝图,架构起“四梁八柱”,再加上摸着石头过河的“民间智慧”,必然能实现综合实践教学有效实效长效的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二、着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造实践育人实效长效协同機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教学实践是一项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有效”是生命力、“协同”是保障、“长效”是目标规划。基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时代使命,必须从层次结构科学、多要素结合融合、外部环境优化三个方面着手,协同建设“实践育人”的有效长效机制。 1.层次结构科学合理,构建好思政综合实践大格局。 系统结构是决定系统功能的内部根据。必须把综合教学实践看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作定位,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领导、高校主办、部门联办、社会协办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首先,加强党对思政教育的全面领导。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特别是事关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建设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统筹思政课、教师认真组织思政课、学生积极践行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