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立准原点 系统构思
范文

    朱红彪

    摘? ?要:学生在写任务驱动型论述文时,偏题情况大多发生在审题立意阶段和文字表达过程中。把原点思维方式运用于审题、立意和构思,可以有效防止写作偏题。其操作方法是:先通过解读引导性材料和分析写作任务要求来找准思维原点,然后围绕思维原点,在原点问题范围内,把总观点拆解为若干有一定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等)的分论点,并把相关道理想透,形成一个构思辐辏图。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偏题;原点思维方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和学考作文的主流题型。由于它采用“引导性材料+任务型指令”的模式命题,写作指向更加明确、具体,从一般意义上说,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写作偏离题意的可能性,但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和正式的写作考试中偏离题意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大多适宜写论述文,本文试就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如何防止偏题作一探讨。

    学生在写任务驱动型论述文时,偏题情况大多发生在审题立意阶段和文字表达过程中。在审题立意阶段,如果学生未能明确写作的针对性要求、正确理解引导性材料的关键内容和准确把握命题者的用意,就可能直接导致写作偏题;在文字表达过程中,如果学生对自己论述的话题或观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就可能在内容表达上摇摆不定甚至发生混乱而导致偏题。

    近年来,对于考场作文,“淡化审题”的呼声一直不断,确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淡化审题”并不等于不用审题,并不等于写作可以随意偏离基本题意和要求。毕竟审题和立意也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见地和思维品质。笔者认为,“淡化审题”的功夫应该下在命题上,命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学生正确审题的因素;而在作文评价过程中,不宜过于放宽审题立意的要求,否则,既不利于客观公平地评价,也不利于为平时的作文训练正确导向。平时的作文训练,对审题立意的要求还是以严格为宜。

    其实,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审题立意的技巧,教师一般也会有所教授。但是具体到某项写作任务时,许多学生又未能从容、有效地应对,真正做到审题到位和立意适宜。在文字表达过程中,说理往往是学生的短板,一旦陷入有理难说或者无理可说的困境,就可能导致说理偏向。写作时的有理难说或者无理可说的困境,其根源还在写作前。无论是写作前的审题立意还是写作过程中的说理困境导致的偏题,说到底是由于学生在动笔前对相关的写作任务缺乏系统性和实质性的思考和认识。近年来,笔者根据任务驱动型论述文的命题特点和写作规律,指导学生把原点思维方式运用于审题、立意和构思,以防止写作偏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原点思维,指的是根据事物本质确定一个原点,然后围绕事物的原点去思考和探究相关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关键因素有三:一是有强烈的原点意识,认识到原点对于思维的意义;二是确立恰当的原点,把原点作为思维的出发点;三是围绕原点展开思考,把原点作为思维的核心(或者归宿点、落脚点)。部队打仗,战术多变,无论是阵地战还是游击战,指挥员的战术思维都离不开“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个原点。现实生活中一些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一旦回到原点去思考和探究,往往能迎刃而解。“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故事就包含着这个道理。有一次,法眼和尚问众僧:“谁能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取下来?”众僧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正巧被刚跨进门的法灯和尚听见,他从容地回答道:“把金铃系上去的那个人。”法灯和尚的答案正是运用原点思维的结果。

    任务驱动型论述文相较于内容宽泛的话题作文,有个明显的特征:明确指出具体的写作任务,而且特别强调文章内容的针对性。例如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在有关“浙江精神、浙江文化、浙江故事、浙江传奇”的引导性材料后有这样的表述:“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又如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在摆出有关作家对待读者的两种观点之后有这样的表述:“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表述除了告诉考生具体的写作任务之外,实际上也在暗示考生立意、构思和写作的思维原点。可惜的是,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到了具体的写作任务,而忽视了思维原点的存在,落下了寫作偏题的病根。

    把原点思维运用于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的第一步工作,就是通过解读引导性材料和分析写作任务要求来找准思维原点。笔者根据任务驱动型论述文的特点系统设计了四个需要自问自答的问题:

    1.“你”(即作者“我”)是谁?任务驱动型作文总是把学生(作者)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个时候,需要学生根据引导性材料和写作要求对自己在文章中的身份或角色特征作一确认,因为其身份或角色特征影响着看问题的角度和结果,也会影响对题意的把握。文中若“无我”,不仅容易无病呻吟,而且也可能引发偏题。

    2.针对什么对象、现象或问题?“言必有中”历来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在写作之前未能搞清楚自己的文章要针对什么,写作时无的放矢,就可能造成偏题。

    3.中心议题是什么?中心议题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论述文思维的原点问题。命题者往往会把这个问题直接告诉学生,相当于为学生写作圈定了一个话题范围,一旦学生的写作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偏题。

    4.中心观点是什么?中心观点是对中心议题结论性内容的集中提炼和概括,是一篇论述文的灵魂所在,是任务驱动型论述文思维原点的核心内容。若中心观点不合题意要求,那么文章就会离题万里了。

    据此,试将浙江省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作如下分析(表1)。

    

    以上分析,紧扣与思维原点直接相关的四个问题,把常规的审题立意过程转化为找寻思维原点的过程,操作性强,有助于准确把握作文原点,可以有效防止作文偏题。

    把原点思维运用于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写作的第二步工作:围绕思维原点,在原点问题范围内,把总观点拆解为若干有一定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等)的分论点,把相关道理想透,形成一个构思辐辏图(如图1)。

    

    例如,浙江省2018年高考作文题构思辐辏图中的有关内容可以确定为:

    原点问题:我作为(站在人生新起点的)浙江学子对(浙江文化滋养下的)浙江故事、浙江传奇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思维原点:我作为新生代浙江人为之自豪、为之感奋(体验),要为之担当起继往开来的重任(思考)。

    分论点:A.浙江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浙江传统文化;B.浙江发展的现实彰显了伟大的浙江精神;C.浙江的每一步跨越都是浙江人继往开来的结果,浙江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D.作为新一代浙江人,站在人生新起点的我,要担当起继往开来的重任。

    又如,浙江省2019年高考作文题構思辐辏图中的有关内容可以确定为:

    原点问题:我作为自我生活或人生的创造者(主宰者、演绎者)如何对待观察、解读、评价、激励我的生活或人生的人?

    思维原点:尊重他人对我的人生的评价和建议,谱写自我人生的光辉篇章。

    分论点:A.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会拒隔读者于千里之外,总会有强烈的“读者意识”;B.我的人生篇章是我人生轨迹的记录,但不独属于我,在人生路上,我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关心、关注我的人负责;C.我的人生篇章注定由我自己写就,但需要关心、关注我的人为我引路和指导;D.他人对我的人生的评价和建议,是我人生篇章的重要内容,唯有尊重,方得始终。

    以辐辏图的形式来构思任务驱动型论述文,可以强化写文章的原点意识、中心意识和系统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事物或问题内部作实质性的分析,做到围绕中心自圆其说,从而有效防止文字表达过程中的偏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