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挑战与机遇
范文 梁振宇
摘 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金融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时代变革,改变了传统金融业下的各类体验,也给人们带来了金融领域的新生活方式,金融业态也出现重构的迹象。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金融领域,各类金融机构都积极进行跨界的尝试,金融混业成为一种趋势,也表明今后我国金融业经营改革的方向。在当今金融业态电子化、互联网化、信息化的情况下,分业经营会使我国金融业发展局限在传统业务领域,不仅抑制金融功能也不利于金融结构的优化。所以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顺应发展变革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监督制度;风险控制
近年来,随着银行、券商、保险等牌照的放开,以及互联网等新兴企业跨界进入金融各领域,对放开金融混业经营的探讨与实践越来越多。关于金融混业经营,各国都在探索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都曾有过探索,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外金融机构、国内互联网企业及传统民营企业都在涌入国内金融领域,而金融业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的弊端,在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显得更加突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率市场化深入,单一牌照价值开始缩水,各类金融机构都在进行金融混业经营的尝试。
1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银行、非银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1.1 银行业务的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金融混业的发展,传统银行利差业务占比不断减少,非利差业务占比不断升,传统银行业务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以不断开设新网点以及扩大人员规模的发展方式,在经营中产生较大成本,银行机构利差空间减少,银行传统利差业务占比的减少,使得传统银行向非利差业务发展。从早期的金融理财产品,到投资银行,财富管理服务,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基金产品等等,金融非利差业务占比正在逐年不断上升。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四大国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非利差业务收入占比从2007年平均的15.11%上升到2014年的19.98%,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映了利差业务的逐渐弱化,也是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表现。
1.2 非银金融业务的发展
券商从传统经纪与承销业务为主,向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新型业务发展,改变过去靠天吃饭,过于单一的盈利模式。
保险业也在寻求业务发展的突破口,把资金投向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各金融领域,或者直接与其他金融企业并购,如中国平安与深圳发展银行的并购,中国人寿入股广发银行等,从而向金控模式发展,有保险公司甚至成立各类非银金融机构,如成立消费信贷子公司,股权投资子公司等。
1.3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资源配置上起到重要影响,互联网金融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的路径与方式,给交易双方提供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精确度,强化了信息搜寻的广度和深度。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金融企业也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成立互联网金融机构,如中信银行和百度合作成立百信银行,建行入股蚂蚁金服、中国平安成立陆金所、东风财富网与西藏证券的并购等等,金融业也重新开始多元化经营的步伐,而且在新时代,不仅向传统金融领域开拓,而且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2 分业及混业经营的优势与缺点比较:
2.1 分业及混业经营各自优势
一是分业经营模式优势。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在实践中发现,能较有效地控制金融领域整体风险,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划清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金融领域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金融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
二是混业经营模式优势。这个与分业经营相比,混业经营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 它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迅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得到全面的服务和优惠的定价,同时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竞争优势来看,混业经营能使金融機构根据不同金融领域的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制定更优化的业务方向战略。
2.2 分业及混业经营的缺点
一是分业经营的缺点。现阶段,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模式,是与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和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既培育了我国的金融职能,又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和金融风险的防范。但我们在肯定分业经营的同时,也应看到它日趋暴露的不足之处,同时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
二是混业经营的缺点。传统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甚至出现跨领域的连锁反应,这些都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混业经营是否会加剧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仍待考证。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新的风险挑战,近年许多网贷平台爆发的跑路倒闭现象,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产生的风险的表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必然产生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2.3 混业经营对金融业来说是利大于弊
这与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相比,混业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能全面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服务 ,它们具有更多的服务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我国金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金融分业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金融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技术基础。
3 目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及政策探索
3.1 我国金融目前混业经营的模式
一是大型集团化模式。如有中信、平安、光大等金融集团,还有工、农、中、建等银行也在尝试多元化发展。
二是中小型的混业模式。传统民营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以参股控股城商行,农商行,成立小额担保公司等方式发展,发展活力较大,但风控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如阿里巴巴成立的蚂蚁金服,腾讯成立的前海微众银行,大多由互联网企业转化而来,互联网的特性比较强,在不断变革中,同样面对如何加强风险控制的问题。
3.2 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混业经营不是集齐所有金融牌照就能实现互补,仍需不断的实践检验,混业经营给管理与经营提出全新的要求,既要理顺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在金融各领域,如银行、券商、保险之间的又要互补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只有在打通各个金融渠道的基础上实现金融生態闭环,各个部分都实现其价值,才能完成从传统金融到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商的转型。
3.3 混业经营的政策探索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金融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时代变革,改变了传统金融业下的各类体验,也给人们带来了金融领域的新生活方式,金融业态也出现重构的迹象。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金融领域,各类金融机构都积极进行跨界的尝试,金融混业成为一种趋势,也表明今后我国金融业经营改革的方向。在当今金融业态电子化、互联网化、信息化的情况下,分业经营会使我国金融业发展局限在传统业务领域,不仅抑制金融功能也不利于金融结构的优化。所以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顺应发展变革的一种必然选择。2016年底,形成多年一行三会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将人民银行升格为副国级,将三会降格为副部级,提高宏观的把控,细化微观的监管,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纳入到监督的范围,正是监管机构对针对目前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一次监管的变革,让监管更适应市场的变化,监管当局正逐步建立符合混业经营的有效监管体系。
4 混业经营发展具体方向思路
4.1 坚持品牌经营,特色经营,增强软实力
金融业经营的就是信用,加强社会信誉度,注重品牌经营,以客户为中心,开拓各类特色产品,增强客户的辨识度,是金融在新时代必须坚守的,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一份优势,此外,金融机构还要增强企业文化的培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增强竞争的软实力。
4.2 创新发展,拓展盈利模式
在做好做透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投资银行、财富管理服务等非银金融业务,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拓互联网金融领域,金融机构与非银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都需要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而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金融企业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及深厚的风控能力,两者可结合相互的特点,开发出有利于消费者适合市场发展的创新产品,从而拓展盈利渠道。
4.3 加强风险控制,提示综合竞争力
对比其他领域的外来竞争者,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风险控制能力,在内控方面,防范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特别是在混业经营的道路上,金融将面临更多金融领域的风险,这给金融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风险挑战。
综上所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我国实现从分业到混业过渡的对策,遵循“渐进过渡”的原则,逐步推进并最终实现混业经营。维持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总体格局,在现有法律框架和政策下开展金融机构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金融监管创新,缩短混业进程。逐步向全能型金融服务商转变,在目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对于各金融机构来说,暨是挑战又是机遇,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混业经营的契机,激发自身的活力,并向互联网金融推进,成为全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琦 《基于功能视角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金融的挑战和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12-13
[2]朱倩倩《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J].商业经济,2016,(9):132-134
[3] 张莘梅,占浩,王勇 《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30):20-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