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本科师范生生命科学素养提高研究 |
范文 | 吴小霞 [摘 要]文章利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主线进行内容整合,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授课方式的调整,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生命科学素养的意识。作者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本次所调整授课内容的非常满意度达83%,同时发现该课程存在师范生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科普活动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本科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53-03 一、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应了解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1]。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及艺术素养。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人伦轻自然”“重道轻器”“重德轻艺”的独特性格[2],从一定程度上说国民科学精神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时至今日,用记忆取代理解,用知识结论的灌输取代自主探究依然是科学教育中的“顽症”。因此,培养一批具備一定科学素养的小学教师是医治当前科学教育“顽症”的重要途径。 在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生命科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我们每天要面对各种与生命科学有关的问题,辨别真伪、健康生活是当今每个公民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是当前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提高未来的小学教师的生命科学素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二、研究对象 琼台师范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98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突出有效教学、素质培养的育人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一)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打造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只有18个课时,制订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主线,构建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等课程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树立辩证、发展和联系的观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加实验,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本次研究采用生命科学的学习方法即理论加实践。受课时限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开展了3次教学实践活动:一是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二是制定小学生的一周食谱,三是认识校园内的常见植物物种。 设计理念: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还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生物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用什么方法处理出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清楚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微信和QQ开展教学实践。比如显微镜观察实践活动:课前用微信发布教师提前制作的5分钟微课,课堂上先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察技术)观察洋葱表皮的永久装片,然后再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要求教师先示范操作,再要求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做到“我做你看,你做我看”。学生接着根据食物均衡原则以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利用网络自己制作小学生的一周食谱(对营养和儿童营养需求的应用),也对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自我剖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教师根据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强的特点,利用一节课带领学生到户外认识常见的校园植物,例如洋紫荆、扶桑、龙船花等,利用网络和手机“花色”软件认识更多的物种。 (三)灵活掌握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学生接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该课程教师在大概15分钟的授课结束后会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比较关注的生活、学习话题或学科前沿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提供一个相关话题供大家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者提出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既检查学生前面的学习效果,又提醒学生要认真学习。教师也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阐述相关内容,恰当运用图文并茂的课件与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依托海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平台,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动,既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也能提高公众的基本素养。例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到海口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向游客讲解红树林特有的生态环境,红树林的生活习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开发与保护等,既展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提高了师范生自身的社交能力和生命科学素养。 无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大学生都必须对开展此项活动的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充满激情地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显示了10个问题,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前9个题目为单项选择题,最后1题为列举题“你还想对老师说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次教学内容的调整的非常满意度达83%,一般满意度达16%。关于“你还想对老师说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授课教师的幽默风趣以及有亲和力等优点,建议多开设实验及实践类课程,认为教师的授课提高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是对本研究成果的极大肯定。 以下3个表格是关于此次调查研究的部分结果。 89%的学生喜欢“实验+讲授”的授课方式,56%的学生认为本次授课可以拓展其生物学视野,42%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拓展其生物学视野。 (一)存在的主要問题 新生不太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例如,调查中发现46%的学生不接受上课没有教材,认为需要一本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材才能完成系统学习。新生入学教育更注重安全教育,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引导较少。 本研究利用通识课程自然科学基础生物部分18课时的授课实现目标,因受课时所限,所开展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不多,多数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因为现有的实验室硬件配备不足,全校只有一间生物实验室,得优先满足生物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通识课程的自然科学基础一般只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假如上实验课就需要申请实验室,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开设实验课的热情。另外,每次准备实验课程的各种实验材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因为没有相关教辅人员的辅助,这影响了教师开设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科学教育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作为未来的教师,教师资格证成为其入职的通行证,多数师范生认为只靠记忆就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为了做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几个题目而选修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意义不大,属于浪费时间,科学教育仅仅是科学专业学生的事情,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毫无关系,因此师范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某些师范专业任意修改培养方案的现象较为常见,这就导致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科学素养方面的课程,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培养因此无从谈起。 科普活动开展较少。除了开设健康教育一类讲座之外,我校学生很少参加科普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意识。由于学校离市区的距离较远,尽管有发达的网络资源,但是由于自身没有获取社会性科普活动信息的意识,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社会性的科普活动。 (二)改进的办法 学校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大学生要适应进入大学后的各方面变化,这是21世纪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可以继续进行教学改革。要呼吁社会和学校各个层面的人士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不要让科学素养教育只是停留在“嘴上的教育”,应该用行动支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民教师。利用学校已具备的条件,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将自然科学基础生物部分的课程教学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增加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集中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力量,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材。结合专业教师自身的特长,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进展动态,甚至邀请某些方面的权威专家到学校开论坛,拓展学生的生命科学视野。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大学生而言,很多知识可以轻易获取,然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提高自身生命科学素养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张民生.自然科学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等:第4版[M].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庞丹丹]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