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展创造性阅读,打造魅力大课堂 |
范文 | 冯春燕 摘 要:在阅读过程中,一直提倡读出个人独特的感受,即不唯书本是从,要有自己的创造思想和创新意识。创造性阅读一直是阅读教学所提倡的模式。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打造魅力课堂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改革形式;批判意识;改善评价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语文的基础知识,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阅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阅读的收获也不尽相同。我们一直强调,读死书、死读书和读书死是读书的几种不良倾向,要想克服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要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理解,也就是说不唯书本论,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也是促使他们创新思想萌芽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说到创造性阅读,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来说,克服权威意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彻底放松下来,就会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迸发出别样的精彩想法。 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训练: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为开展创造性阅读提供条件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但绝不能做统领者。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以权威自居,那么势必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以来,教师的“一言堂”让多少思维的火花还没迸发就已经熄灭了啊!所以乘着新课改的春风,教师应该极力摒弃传统模式中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成分,努力创新授课形式,打破以前那种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建立灵活参与的组织形式。在组织灵活的形式时,以能够促进学生灵活交流为主,可以是小组围成一圈,也可以采取前后位交流。总之,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重要的组织原则,而且,这种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思维碰撞,从而促进阅读课堂的灵活机动、形式多变。 例如笔者在课堂中,经常打破传统座位顺序,摆成新型的座位,既让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合理的分组沟通让学生交流更加灵活多样,为创造性阅读开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 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倡导批评质疑的学习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只会迷信教师权威的学生,是注定不会有创新灵魂的。的确如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向司空见惯的事物提出批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开展课堂上的辩论会或者小演讲,让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直抒胸臆,学会争辩。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输这样一种观点,即不迷信、不盲从,大胆向教师或者教材质疑发问。如果学生的质疑精神得以樹立,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萌发。 教师坚持的批判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批判,不局限于文本的思路,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为探索提供动力,为创造提供无限可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嫦娥奔月》时,学生读到嫦娥和逢蒙斗智斗勇之际,最后把仙药吞了下去,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空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部分学生便提出质疑:老师,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想了吗?嫦娥为什么不呼唤邻居来帮忙制服逢蒙呢?她就忍心离开后羿吗?是不是嫦娥想当神仙啊?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笔者便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小组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在这样千钧一发之际,嫦娥是没有机会喊人来帮忙的,那时仙药被逢蒙抢了过去,只会适得其反,嫦娥吞吃仙药,真正是舍己为人,而不得不去忍受和后羿分离的痛苦。这样一来,便深化了学生对嫦娥高贵品质的认识,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课堂发言趋于多样化和丰富性。 三、积极转换评价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种声音的存在,而不是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思维为学生固定标准答案,要以宽容的态度审视学生的各种答案,一定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去求全求同,而是求异。教师不能盲目批评否定不一样的声音,相反,还要多多鼓励,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发散。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即使出现偏差,也不要第一时间予以否定,而是首先肯定学生的这种积极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做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找出偏差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下,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会得到延伸,课堂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观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诺贝尔》时,学生针对诺贝尔坚持不懈地研究炸药发表见解,都为诺贝尔的不懈努力而动容。有一位学生提出:诺贝尔在研制炸药时,炸伤了家人都不放弃,是置家人的安危于不顾吗?笔者改变了固有的评价方式,没有简单给予评价对错,而是鼓励全体学生共同来讨论,说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最终知道了诺贝尔这种做法更加说明了他对科学的不懈钻研和无尽热爱,那种为了科学不怕牺牲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己任,积极鼓励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包容他们的各种研究结论,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可利用因素,打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创新意识,使其成长为具备优秀创造意识的人。 参考文献: [1]孙其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J].小学语文设计,2014(3). [2]邵余清.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何对待[J].文学大观,201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