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核心素养:读、思、写
范文

    李琳

    摘 要:小语界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的热门词。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本文就孙双金老师的《找春天》一例,从“读、思、写”三个维度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形成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朗读指导; 思维激发; 写作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59-001

    在現今的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了舆论的热门词。核心素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俗话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对于一线教师,更需要分明的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找春天》,是一堂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用最接地气的方法倾心展现“核心素养怎么在课堂落地”“如何将核心素养具体化”。

    一、核心素养第一弹:“读”占鳌头

    孙双金老师的十六字好课如雷贯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堂好课最显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朗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对读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直面阐述。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可该怎样有效引导学生朗读呢?孙老师的《找春天》莫不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一)“读”具匠心——高于普通层面上的读

    孙老师在朗读环节,请学生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个字正腔圆。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整体的语文朗读能力很扎实。那接下来该教什么呢?随后,孙老师别开生面地指出朗读的三大层次:1.第一层:“念”,就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2.第二层:“读”,读正确、流利、有感情;3.第三层:“诵”,诵就是感情饱满地抑扬顿挫地读。三个维度,层次分明、通俗明了。学生的“读”由念读提升到朗读,由朗读提升到诵读,其实,读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这是一个朗读实践的过程,且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文章内容一般也大致了解了。

    (二)“读”出心裁——立于方法指导上的读

    孙老师在诵读指导的时候将进行了很多方法的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读演结合、师生对读等。课上,孙老师引导孩子感受到“怎样朗读才是好的朗读”,让孩子“要读出情境和画面来”。如在指导朗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一句时,指名让孩子做做害羞的动作,“害羞”一词已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而是结合了生活体验。接着随文教学“羞”:小羊把自己丑丑的地方遮起来,这就是“羞”,随后指导孩子诵读时,孩子们就更容易触摸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境了。

    (三)“读”有千秋——基于理解基础上的读

    《找春天》文章开头的一句话,两个“春天来了”该怎么读?孩子们很聪明,一个孩子前半句读得低,后半句读得高,并说出了自己的独特体会。另一个孩子第一个“春天来了”读得慢,另一个读得快,他感受到了因春天的到来心情无比开心。接着孙老师让学生对着同伴耳朵说,孩子们边做说悄悄话的姿势,边乐呵呵地读着句子,然后再让孩子兴奋地、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春天来了”。有了情境,有了理解,读的效果一下显现出来。

    二、核心素养第二弹:“思”无忌惮

    孙老师说:“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最大的道德。”在课堂上,孙老师在课上送给孩子们一个“?”。仅一个“?”就引领孩子跳脱出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用孔子的话来说,“循循善诱”是教学道德,“因材施教”是教学道德,“举一反三”是教学道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道德。教学道德就是让学生心智得到启蒙,思维得到激发,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①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思维激活了,语言也就发展了。②面对毫无“问题”的学生,且看孙老师在本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

    1.聚焦。孙老师特别智慧,引导学生聚焦一句话:“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你有什么问题?这一句话的出示,让孩子们在提问时有针对性,给予一定时间之后,能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维。2.改写。当一个学生问道:“春天为什么像个小姑娘?”老师追问:“老师把课文改了,春天像个慈祥的老太太?”孩子们立刻感觉到春天来得早,春天充满活力,而且春天很美,因为这些因素才把春天比作小姑娘。3.质疑。慈祥老太太的比喻显然不太恰当。“春天像活泼的小伙子行吗?”问题一出,冲突顿生,思维的火花就点燃起来。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自己解决了问题。一番引导之下,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比喻句的特点——一个是恰当,一个是美好。孙老师善于用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核心素养第三弹:“写”意人生

    孙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起点要高一点”。在《找春天》一课的“写”的环节,孙老师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

    (一)仿写。任何学习都是从仿写开始的,模仿是必须的。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在孩子们沉浸于比喻的美妙之中时,孙老师引导孩子关注“用什么样的词语写自己的事物?”顺势给出思维梯度,孩子们的思维被点燃,创作欲望强烈,最后展现效果明显,让人赞叹不已。

    (二)创写。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先模仿而后再创造。写诗最高境界是创造力地写,写别人想不到的。孙老师出示《春天》《三月雨》《秋风娃娃》三首诗歌让孩子们欣赏语言,感悟写作特色。他把“地上长出一支笔!”改为“地上一个春笋!”这样一改,实在是巧,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比喻的妙用。而后学生的自由创写更是水到渠成了。接着让孩子们或根据屏幕提示,或自由发挥,创作小诗。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唤醒、点燃的过程。

    孙老师的课堂,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剔除无效的,去除可有可无的,留下了最本质的精华。通过最简明易懂又最行之有效的“读、思、写”三项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学生“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得益于课外”,实现教育的真正本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参考文献:

    [1][2]孙双金.《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