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生活化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
范文 | 邵素红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块。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鲜明特色,更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鉴于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就基于生活化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法;实现策略;案例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体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才能更加全神贯注地参与学习,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法的研究,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确保生活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到实处,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一、导入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内容的呈现和知识点的总结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是一个大的资源库,能为教师更高质量地展开教学提供更多资料和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观念、生活立场出发,导入一些生活化素材,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为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尊重他人”这一内容时,可改变之前读课本内容,勾画重点,让学生被动学习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素材导入课堂,让学生自主总结什么是尊重他人、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怎么尊重他人。具体来说,上课时可以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这样几个画面:老师正在激情彭拜地讲课,班里的小明同学与同桌交头接耳,说一些悄悄话;清洁工刚打扫完马路,一个青年人随手将手里的纸条扔在了地上;小张看到班里的红红戴着眼镜,于是给他起外号“四眼妹”;在火车站的候车厅有的人脱了鞋光着脚丫;小李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老师骂他“笨猪”……历历在目的生活现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这些画面或视频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然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也会意识到这些行为是极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同时也能意识到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生活感悟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当然会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最终定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遵守规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大屏模给学生呈现一个“中国式过马路”的视频资料,并给出三个观点:一是闯红灯不对,但是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二是只要没有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三是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但是车辆少或者是没有车的时候就可以闯红灯。以这样一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甚至自己都做过的事情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学生们都愿意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想法的过程中,教师再顺利导入“遵守规则”的内容,实现自然过渡,相信也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一直都是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式,相比于枯燥单调的口授式教学方式,情境的创设更能够激发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教育者对其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变式,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找准生活和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生动的生活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背景音乐播放《听妈妈们的话》,通过PPT展示父母抚养子女长大的辛苦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经历的各种事情,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父母从年轻到老的模样,从而给学生心灵上的触动,历历在目的画面,会让学生不由得想起自己和母亲发生的一些事情,从点滴的小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正如歌曲中所唱的:妈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温暖的食谱在她的心里面,有空就得多握握她的手…… 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会产生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答父母的愿望,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难报三春晖”的重难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也能更认真地听讲,更积极地做笔记、回答问题,最终也会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直强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少留或不留作业,但作业作为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渠道,不留作业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转变作业方式,吸引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生活化作业能够改变以往做题、背诵的枯燥形式,能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均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化作业。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之后,可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生活化作业:回顾自己前一周的消费情况,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自己的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规划出下一周的消费计划,并和同学相互交流,相互給出意见。相比让学生背诵课本的一些段落,下次上课听考的作业方式,这种既开放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作业,学生很愿意去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学会合理消费”的重难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会产生合理消费的理念,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将生活化教学法落实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本文所提的导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布置生活化作业三个策略是个人认为比较可行、有效的,当然,尚不够完善和具体,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还会继续研究和探索此问题,继续为学生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孙燕.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对策摭探[J].成才之路,2019(04):15-16 [2]卞康斌.以生为本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探赜[J].成才之路,2019(03):22 [3]边玉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8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