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主 合作 探究
范文

    梁翠霞

    【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字、词、句、段、篇,从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判断该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伴随着人的终生,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的呢?

    一、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导向,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每一堂课,围绕课题、重点章节、难点部分,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上《金色的脚印》一文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对什么问题有疑问?”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狐狸在人们眼里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送食物?”“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这些问题正是学习的关键。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时就意味着教学目的达到了。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并不需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需要马上进入讨论,而是给予学生充裕的自主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多次的阅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是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时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的教育意义是基本相同的。”这些都是孩子们自讀自悟的收获。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者发表议论。有的同学这么写:“其实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们,它们也会善待我们。”“不仅是人,动物也有亲情。”“亲情真伟大!”……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给予学生合作阅读的天地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通过多面体的生生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既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上课,在学生方面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方面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给予学生合作阅读的天地,引导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如在教学《乌塔》一文时,让学生就“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对不对?”这个问题思考,同学们各抒己见。由于学生阅历、视野的种种不足,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所列理由并不充分,而且非常片面。于是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经过交流,在后面的小组汇报中有持赞成观点的,他们的理由是:外出旅游可以增长见识,乌塔自己一个人外出可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各个国家去旅游不但可以看看外面的景色,也可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他们的理由是:乌塔毕竟年纪小,在旅行过程中遇到意外怎么办呢?她虽然作了充分的准备,但许多意外是意想不到的,如果她能找个朋友一起去就可以互相照应了……面对如此充分的理由,老师又何必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合作阅读学习,形式多样。有固定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找伙伴合作学习;有持相同观点的合作学习;有兴趣一致的合作学习等等。给予学生自由合作阅读的天地,首先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其次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第三就是给不喜欢在大场合中讲话的人创造空间,提供条件。我们知道,课堂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除了不会回答、懒惰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心理原因,害怕讲错,怕老师、同学取笑,现在缩小了活动的范围,这些同学会“无所顾忌”地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同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三、给予学生探究阅读的空间

    探究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必须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想、能做的事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在这选择中得到培养与提高。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的时间不宜多于学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世界,在学生大胆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设计一些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想象。例如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中,全诗讲述了贾岛在山中寻访隐者而不遇的事情,当教师分析完句子的意思后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去寻隐者,而不做隐者?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诗人是去拜访隐者;有的说是去劝阻隐者不要当隐者;还有的说诗人自己也想做隐者……各种各样的理由,教师不能轻易去否定学生的答案。在学到诗句“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时,让同学们想象:诗人听了这句话以后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同学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全诗讲解完毕后,让同学给这首诗添加开头和结尾,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续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续写的过程中,学生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积累到的知识以及在头脑中储藏的表象进行了思维和加工,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创作,把优秀的作品推荐出来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们愿意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形成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方式,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习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在语文王国中自由地畅游,从而汲取语文营养,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