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策略与方法
范文

    张丽莎

    摘要: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也在经受各方面的考验,本文以高县凤凰村旅游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凤凰村本身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上,多方面考虑产业、环境、人文等因素来试图营建生态的乡村人居环境,并找到其特点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导向;乡村人居环境;凤凰村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上升,城市人开始怀恋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乡村旅游日益兴旺。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人的放松休闲需求,同时也拉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政府敏銳的捕捉到这种有利于城乡的良性互动,颁布一些优惠性的政策来促进这种互动的进一步发展,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对乡村进行提升。

    乡村由于其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当下探讨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方法与策略,以发展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一、乡村人居环境

    (一)乡村

    乡村的概念有很多种,一般指的是人口密度较低,人类聚居规模较小的居民生活方式及景观有别于城市生活及景观的地方,其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较为简单。

    (二)乡村人居环境

    目前虽然有很多科学领域涉及到这方面,但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定义解释多种多样、无统一的定义,比如说,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空间,或者乡村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的乡村生态环境系统。总的来说,以乡村居民为主的人群在乡村范围内进行居住、休憩、教育、交通等活动,借助一定的条件来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的有机体。[1]

    (三)乡村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经济发展及人们居住的重要载体,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人们的现阶段需求,许多乡村旅游千率一篇,未实际真正考虑到当地乡村的文化精髓,一味的借鉴其他地方的旅游模式及内容,不能走出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缺乏合理的规划,整体的布局,某些乡村旅游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吸引不了大量的人流,导致这类乡村旅游不可持续发展[2]。

    二、概况

    (一)区位

    项目地位于庆岭乡西北部,西与云溪乡接壤,北靠近来复镇,南接四烈乡顺利村,毗邻南广河,东南与本乡劳动村、马桥村接壤,隶属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是川南旅游环线上新兴旅游点。

    (二)资源优势

    区域内境内属于中山与深丘相结合的区域,年均气温19.1℃,年内无霜期360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宜生态人居。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8.75%,绿化覆盖率66.25%,森林覆盖率高。凤凰村今年来致力于产业发展,发展桑园1500亩,特色水果1000亩,佛手种植500亩等。

    (三)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接待档次低:目前凤凰村只有凤凰溪生态农庄提供简单的餐饮,基本并没有可以提供住宿的地方。

    农旅融合度较差:凤凰村发展多类产业有蚕桑、水果种植、水产养殖,均成规模,但目前旅游仅停留在“观花”、“摘果”阶段,旅游活动单调,难以吸引游客。

    凤凰涅槃、新村精神等本土文化挖掘不足:区域内除了村委会宣传栏上有凤凰涅槃、新村精神海报外,几乎没有关于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对本土文化的挖掘程度严重不够。

    三、凤凰村旅游营建策略与方法

    (一)整体规划思想

    抓住“果药圣地”“自然体验”“悠然人居”借助自然,营造景观绿色空间,使游客在水果与草药元素结合下体验舒适宜人的乡村人居环境,以旅游发展为主要动力,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完整配套设置,优化村庄产业结构。

    (二)旅游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宜宾高县凤凰当地的资源特色、文化脉络与空间分布规律等内容,将规划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归结为:两心、六区、一环,即‘161发展格局。

    两心分为主中心凤凰旅游集散中心与次中心莲花游客集散中心;六区为柠檬园区、栀子园区、有机水果园区、生态养殖园区、药桑园区、凤溪松园区;一环为连接六个片区的大环线。

    四、人居环境理论的具体应用

    (一)规划中考虑了个性

    乡土特色为主的个性是贯穿整个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思想之一,由于自然因素、传统人文因素等不同,造就乡村聚落环境明显的差异,相比较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景观更有人情味。以旅游为导向的凤凰村乡村人居环境,挖掘自身的特色,注重自身个性,规划具有代表当地文化及自然特点的乡村人居环境,继承和发扬凤凰村优秀的人文精神[3]。

    (二)规划中强调了生态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以生态的理念贯穿始终,发展生态型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村民为中心,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乡村的人居环境[4]。二是,生态的人居环境是通过有机的综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形成一个让人怡然自得的和谐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5]

    (三)规划中体现了人文

    每个地方都是自身的文化素养,凤凰村的文化犹如凤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规划紧扣其人文精神,致力于将凤凰村打造为走乡村旅游道路的生态养生新村,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充分考虑村民自身的精神面貌和切身利益,将规划与当地的人们相紧密联系起来。

    五、结语

    乡村旅游是响应国家政策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和方式,是作为连接城乡互利互惠的桥梁,由于人们的怀旧情结,乡村的很多价值是值得当代规划人去挖掘、研究、继承、发扬。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拥有无尽自然生态的空间,加上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会越来越受到追捧。本文通过旅游规划层面对旅游导向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营造进行探讨,寻求一种发展之路,推动乡村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琴.当代城市化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王竹,钱振澜.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2):15-19.

    [3]刘金梁,袁天凤.探索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核心理念[J].四川建筑,2014(2):41-43.

    [4]于晓森.浅谈绿色人居与城市绿化的关系[J].河北林业科技,2007(5):40-41.

    [5]罗琳.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环境(城镇)科学体系研究[J].华中建筑,2011,29(1):43-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