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过群文阅读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
范文 | 陈小强 摘 要:高中语文学习和初中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差别,初中语文注重基础,教学的重点是读和记,而高中语文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群文阅读的教学手段为例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素养、独立分析问题和集思广益的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议题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阅读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在群文阅读中,群文的议题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围绕议题聚合在一起的不同文章,都必须在议题的范围之内,并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议题,最终形成理解议题的一个有层次性、程序性的认知体系。语文课程的多样性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都具有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往往是多元化的。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既发挥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也积极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二、高中语文课程群文阅读的实例 1.群文阅读形式 群文阅读实践针对高中语文不同形式内容,首先在群文阅读前教师已经简单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讲解,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20分鐘内,对同类型课程的共性和特性分别进行提炼加工,组织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书面材料。利用10分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将主要观点进行记录。最后10分钟,教师总结所有同学的观点,完成此次群文阅读实践。 2.古代议论散文 此次群文阅读第一次实践针对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在此次实践中,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更深刻地理解了议论文的特征: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并通过大量阐述强化作者观点,也加深了对议论文三要素的理解: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表明作者整篇文章的观点必须明确;论据是作者用来解释和阐述自己观点的依据,可以说服读者坚信论点的有效性;论证方式是作者呈现论据的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断和推理,形成完整的文章结构,一气呵成,强化论点。如对于《劝学》来说,本文开头就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进而通过大量实际实例比喻作为充分论据,进一步论证学习是一个不能停止的过程。所以通过讨论和强化,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拓宽学习的空间和理解的深度。 3.诗词赏析 此次群文阅读第二次实践针对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赏析:《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登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等宋词。此次实践中,学生通过感受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状态去赏析宋词,而不仅仅通过诗词字面意思去理解,将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写作意境中,朗读诗词,重在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心理活动,真正达到对诗词的赏析而不是翻译。课后也要求学生观看央视《朗读者》节目,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写出来或者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同进步。在赏析和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形成文字形式,即使是最简朴的文字,但表达的是最真的感情,这恰恰是语文最大的魅力所在。 4.杂文/随笔赏析 此次群文阅读第三次实践针对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杂文/随笔赏析:《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此次实践,学生通过讨论和赏析以上文章,更进一步加深对杂文的理解和赏析,杂文虽然短小,却总是有一定深度,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其次,对于随笔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课后要求学生尽量多阅读课外书籍,国内外著名作品,拓展阅读空间,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群文阅读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群文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在空间、时间方面进行拓展,并不仅仅限于书本内容,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学生可以自主发表观点,对同一属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能够利用全部同学的不同观点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特有的价值体系,提高了学生需要语文能力,也激活了良好的个性创造力。 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尤为重要,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一言堂”,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课堂内容的形式是基础,在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完善群文阅读的形式,达到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70-74. [2]鲁金会.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战争”主题群文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10). [3]叶家层.智慧校园环境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J].高考,2019(15):174. 编辑 薄跃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