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范文 | 杨海坤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素质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往往会成就一生,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目前中学生受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良学习习惯。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多年的教学经验更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当前教学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通过生物钟自动提醒学生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发挥潜意识的作用,还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提出要求、具体指导,严格训练、常抓不懈,言传身教、当好榜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非常重要。 二、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习惯是指人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阻碍知识进一步生成或影响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的较为稳固的学习方式。 (一)不良学习习惯表现 (1)学习缺乏自觉性,仅依赖外力来学习。缺乏复习、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堂上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有的做了笔记也不知如何利用。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没有外在压力时,听课不专心,不记笔记。不思考问题,不做作业,不复习,等等。(2)学习倦怠、缺乏兴趣。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难以保持持久、稳定的注意力。一上课就犯困,一看书就迷糊, 学习兴趣不占主导并极易随其他兴趣转移。学生已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经常逃学、旷课、上课睡觉、沉醉网吧。 (二)原因分析 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作用,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是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学习意志品质的缺乏, 是其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根本内因。加上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诸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处急剧变化时期,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和重复,在诱惑和影响下容易重复错误行为,又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形成不良习惯,给自己与他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2)家庭是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最初形成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大多源于父母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家长不文明的语言和打牌、玩游戏、睡懒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3)社会环境是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某些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的今天,社会上某些人经济性的需要,时不时给什么都好奇的学生出售烟酒,有的网吧净赚中学生的钱。这样有令不禁,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染上了抽烟、酗酒、迷恋网吧,甚至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既荒废学业,又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和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谈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上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和理解,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必要时查阅工具书或资料,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听讲有的放矢。预习可分为整章预习、分节预习或对某几个问题的专题预习等,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有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好奇心,自然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唯有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才有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学中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解疑”。 (二)培养学生爱动脑想的习惯 光看不想,不是真正的学习,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 包括对老师提问的思考,对题目要求的思考,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思考。学生学习知识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各种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后反思,养成订正习惯 解完题后,无论对错,不加思考,这是一些学生的坏毛病,他们没有再花一点时间进行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即把所做的题从知识点和解法上加以反思,想一想所用的知识点是否合理,方法是否简便,答案是否唯一,有无推广价值等,而只求多做题目,认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题目做得再多,不加反思,不仅在方法和能力上难以得到提高,甚至对一些简单基础知识也不能掌握好。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琐碎繁杂的,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不能凭一时的高兴去做,而是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懈的坚持,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前期的主要工作主要在家长和老师的身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老师的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耐心地引导孩子,细心地观察孩子,及时地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坚持不懈,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翁文磊,俞梅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读[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卢鸣.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教学交 流,2009(11). [3]陈志群.学习习惯更重要[J].家庭与教育,2004(07).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