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探析 |
范文 | 张美荣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立足课堂,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依据,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多写,在读中感悟、学习写法,并把阅读中呈现的语言经过同化、修改和重建后形成新的语言,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稳步提高,从而爱上阅读与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能力;阅读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158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这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进程,阻碍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深挖教材内容,找准读写结合教学方向 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首先对课文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及时发现自己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字典加深印象。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和句子,尤其是对于桂林山水景色描写的句子,当学生通过阅读详细找出这些句子后,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如何描写身边的各种景物,在描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由此帮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写出优秀的作文。 二、教师要加大对读写结合教学理论的学习 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大对读写结合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做好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同等对待,将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将自己对写作的认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指导学生以作者的视角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改进自己的作文写作。上述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理论学习,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技能,在写作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教师的带动促进读写结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带动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加大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写作的方式书写出来,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通过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带动作用,学生就可以借鉴教师的做法,在学习中主动展开写作训练,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计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全面认识。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后,教师可以通过书写读后感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写作教学,写作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反思自己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后内心出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最终是怎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当学生能够按照这一思路并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详细书写之后,学生不仅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增强,从而带动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研究,了解每一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参照国家设定的培养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这些,就可以促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进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以趣味性、挑战性的改写创作,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相比于课文仿写、续写、缩写等写作训练方式,改写创作,尤其是进行课本剧的创作活动,更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将其排成剧目,演出好剧,更能有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与作者思想相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节选,要想把故事表演好,除了需要学生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反复琢磨、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修改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台词,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以读代析,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分组对此文改写成一个课本剧,并分组进行表演,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合理推理想象以及倾情的演绎。这样从“用”的起点出发,让读为写提供素材,让写为读提供动力,当学生真正将台词写出来了,表演出来了,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也就到位了。閱读与写作的融合活动,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六、拓展阅读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教材中的文章虽为经典之作,但很多都是对原文进行改编或从中截取一两个片段形成一篇课文,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能就课文本身的内容进行理解,这样,学生难以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写作技巧的掌握自然也不够全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引入原文、对比阅读、类比阅读等多种方式,有机补充阅读材料,加深对写作手法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采取“以文带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这篇课文以“花生”喻人,告诉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在学习该写作手法时,引入当代散文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作者同样以种树喻育人,通过描写桃花心木的种植,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不经风雨,难成大树”的道理。所以,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两篇文章习作手法异同点的对比,进而归纳总结出“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及技巧,最终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体现,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和表达方法,在写作中促进阅读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利用好教材,强化读写训练和指导,在引导学生完成从“读”到“写”的迁移过程中,把握语文规律,实现读写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庭芳.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模式整合[J].语文课内外,2019,000(030):217. [2]王凤.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J].学周刊,2018(10):117—1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