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
范文 | 【摘要】“工匠精神”就是指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技艺和流程上不断追求完美,做出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的 精神。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语文课则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课,更应该是传播“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应巧妙运用信息手段,让学生耳闻目睹其专业领域内顶级工匠们精湛的操作技艺、熟练规范的操作流程、追求卓越品质的工作态度,同时,应激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技术;渗透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工匠精神”是指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技艺和流程上不断追求完美,做到严谨求是、精益求精,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高品质、高质量的需求标准,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的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日益增多,经济高速发展,培养一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者”迫在眉睫。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课,中职语文更应该肩负起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 一、在信息手段运用上展示工匠魅力 高新技术时代,信息数据的迅速更新,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一手信息,能让我们快捷、准确地把“工匠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如对正面人物形象的宣传、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对教材中各类美文的精讲,都能实现“工匠精神”的灌输。例如在《芝麻官餐馆》教学过程中,精选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大国重器》等视频影片,还原实际工作场景,全方位展示顶级工匠的专业水平和技术魅力。这种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新媒体教学,注重现场、感同身受,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动手能力弱。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图片、文字、声音、Flash、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情境、模型、状态、生产过程等进行生动的呈现,就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耳闻目睹其专业领域内 “顶级工匠”们精湛的操作技艺、熟练规范的操作流程、追求卓越品质的工作态度。在业内顶级工匠们的技艺和精神激励感染下,学生有了更为明确的努力方向,也能发现自身的差距,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在多元化评价中渗透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多元化的评价尤其重要,在多元化评价中传播“工匠精神”意味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还要注重过程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的考核,更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作业效果,保证具有工匠精神肯钻研技术的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激发其余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对他们评价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激励我们的学生,更能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拥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才能在我们这个环节中表现得更加优秀,在进行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评价的方法要因地制宜,面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差异,要摆正心态,深入探究,分层评价,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教师口头性评价具备快捷性、直接性、情景性、高频性的特征,对学生接受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更为容易。因此,教师应注意将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串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但口头评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具有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这就要与深刻性、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同时,多让学生互评,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找出平时学习生活中的亮点,指出不足,相互提高。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发布到相关网络平台、发送给家长、打印张贴上墙,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认同感。 三、在合作式新型课堂中培养工匠精神 传统工匠们在日积月累劳作中产生浓厚兴趣,以耐心、细心、虚心的态度钻研自己的工作技术,由此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新时期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才是工匠团队成功的关键,也是新工匠们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因此,工匠精神更是包含协调合作、精诚服务等内容。中职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式新型课堂中体验工匠精神。例如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工匠精神。以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以研讨法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以职业情景模拟法促进学生严谨创新精神和换位思考,以案例教学法培育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的精神,以反转课堂中培养学生埋头苦干、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意识和优质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是现代中职教育体系建设中值得塑造的价值观,理应普及。值得注意的是,将“工匠精神”植入中职技能人才培养中,不能只有语文教师一人发力,更需要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等多方共同配合努力,才能共同促进“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进而推动中职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使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4-9. [2]李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8). 附 注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術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1710325)。 作者简介:蔡晓萍,女,1994年生,广东揭阳人,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