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李文凤 摘 要:朗读不仅是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其作用也很难被真正的发挥到极致。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近况,并依据凸显出来的问题,提出几点方法策略及建议,激起小學生探索语文的求知欲,让小学生能通过朗读将语文课堂所具有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课堂教学 朗读策略 朗读的魅力 即使大部分教师的确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朗读这种方法,但因为自身条件或者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导致了朗读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朗读经常是作为课堂中可有可无或者是,只是朗读,没有发觉精华,没有示范朗读,学生们读过便忘。我们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行逐步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作用 1.朗读可以综合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对语言文字、语感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语感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就会形成自主的朗读的习惯,并对运用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文本而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逐渐通过语文课堂朗读,培养起学生们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表现力,进而展现朗读的作用。 2.朗读可以促进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和品德修养的提高 美育教育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当仁不让的责任,同时也占据了语文学科优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审美观念的培养可以利用对教材中诗文、散文等散发着美感的文章的朗读来实现。教学生们体会普通话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规范美、人们朗读时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等,在体会美感的同时品味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而通过朗读寻找课文中主人公高尚的品德修养,转化为自己的东西[2]。 3.朗读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情感 朗读重在表达,重在体味,在老师范读和学生的练读中,师生必然会挖掘体味文中的人文内涵,并努力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在努力感染别人的同时也会感染自己。 4.朗读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朗读训练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别具一格,抓住关键词,感受关键词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画面想象力,在一些具有场面性的文章中,通过朗读在脑海中构成一幅幅画面。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信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像一部有声影片一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5.朗读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求知欲,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不是理科化的公式,单纯的逻辑化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带着感情用感性的思维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带入文本,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文字是视觉刺激,朗读所发出的声音是听觉刺激,只有视听结合,才会使学习更加的有趣味性,课堂就会变得灵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在语文的海洋中进行遨游,进而展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策略 1.保证充足的朗读教学时间,抓关键词进行艺术品位 要想让小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朗读,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课堂朗读时间,用心读才能收获成效。关于时间的分配,也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篇目来划定。例如:文言文、诗文,必须要反复地品读,抓住诗文中的关键词和字眼,加强朗读和记忆,朗读的功效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感受诗文、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因此抓住关键词就像是抓住了中心思想,让文章的艺术品位尽情展现;散文则要通过朗读的方法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优美语言的强大吸引力,这里就要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找出美感,在朗读时间安排上可以自由一些,多读优美的片段;而说明文等文体则重在感受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因此,对说明对象的描述也是关键点,需要我们抓住,进行分析比对[3]。 2.加强教师示范朗读,展开画面想象的翅膀 当学生把握不准文章的感情基调时,教师的示范朗读,便能给学生们一种方向上的指导。教师可以针对疑难字词给学生进行提示,比如,重音提示等,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提示学生重点掌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再现情境,感受作者当下的情感,就像精彩的演讲一样,只有感人肺腑才能催人泪下,教师范读同样具有带入情境感的魔力,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画面重现,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促使学生想象开发的魅力。例如,在讲解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时,教师在指导“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朗读的时候也要重读进行强调,体验反复的读法,让学生体会长征将士们的不易与艰辛。教师指导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技巧,停顿处理、重音处理、语调变化等,让学生们想象长征路上的状况,带着脑海中的画面去听教师范读,进而自己朗读,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的学会朗读。 3.课堂朗读采用丰富的形式,感受朗读的魅力所在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除了传统的分段、分角色、分小组朗读、男女分读、接力读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高低读、课本剧朗读、开展朗读竞赛等多种方式来鼓舞、激励学生进行朗读,再加入课本剧的元素。例如,在《开国大典》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看开国大典的视频,深入情境,体验情感。同时陪着铿锵的进行曲,进行本文的朗读学习,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教师能让学生增长情感体验,感受豪迈的中国情,也能凸显学生们的爱国情结,在丰富的朗读意境中感受朗读的魅力。 结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抓关键词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帮助理清文本的深意所在,感受语言文字的推敲感,也能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脑海中画面感的形成,进而感受朗读的魅力所在。我们知道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想要达到的要求,朗读不是简单地把人们所见的纯文转化为声音,按部就班,而是要融入自身的情感,用情感带动声音,声情并茂的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一步[4]。 参考文献 [1]张华毓.胡兰主编《我们的朗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44 [2]赵介平.《朗读的魅力》[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2 [3]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4]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1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