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化课程建设探索 |
范文 | 摘 要:面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职业学校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激情,通过网络课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职业教育 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课程 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能力的建设,首先就强调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明确自身所处的时代教育背景和环境,清醒地感知职业教育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具有加强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扩大信息化在教学、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能力的职业紧迫感。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我校的公共基础类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十分广泛,学生的专业跨度也比较大,负责教学的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上,长期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如何定位 中高职学生层次,专业各不相同,对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和岗位尚不明确。教师在课程定位上深感不易,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如何去确定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一直都是大家的难题。 2.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书本信息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受限,虽说互联网下有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筛选、下载不仅使得备课效率十分低下,且很难达到完全匹配和适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课程过程考核难度大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公共课老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很难兼顾。期中、期末考核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认为只要期末能有个不错的分数就可以了。 4.专业法律知识匮乏 经过我们对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职业道德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职业法律的部分要好。由于法律知识的独特专业性,职业法律这部分的课程内容無论是备课还是讲解,难度都比较大。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每一堂课,我们期望学生受到感触和启发,学会约束自我、规范自我,达到最终成就自我。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难以得知学生是都掌握所学更难以得知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和感悟。常常会被反映出的不良教学效果表象迷惑,觉得学生太不好教了,总是打瞌睡、玩手机等。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些现象是一个在学习中的任何人都会有的常态化表现。我们需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实时反映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和解决。 二、我校信息系对全校老师进行了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的培训,倡导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1.前期教师团队准备 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我们组建了强大的教师团队。其中,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可缺少的,例如:思想政治专业的高级讲师、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律师等。 2.确定课程框架 根据专家组的建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框架确定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两大部分。“职业道德”包括三个章节:爱国、人际交往、自我礼仪修养。“职业法律”包括两个章节:劳动法节选、劳动合同法节选。 3.确定章节教学目标和策略(以第一章为例) 本课程第一章的教学内容是给学生讲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角色人物的种种不同爱国行为,启发他们对爱国精神和行为的讨论。 教学目标达到启发学生,使之受到感触,进而抒发自己的爱国心情明确自己如何爱国。依据章节教学目标,第一章的教学策略为:引入“爱国”精神时代主题——讲述时代爱国小故事——归纳时代爱国精神——发现我身边的爱国行为。 教学过程中设置“书写我的爱国语句”“作爱国小诗歌”和“歌唱爱国歌曲”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尽情抒发爱国心情,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行为,明确自己的爱国行为。 4.课程资料收集整理和制作 我们对教学资料的总体做法是先筛选后剪辑再汇编。经过教师团队的搜集,专家团队进行对比和筛选,将好的教学资料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汇编,形成目录。其中教学视频音频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开篇视频一般不超过1分钟;图片数量也都有要求。这些视频音频经过剪辑和图片以及人物故事进行搭配,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教学小资料。 我们的教学资料文件夹共有:第一章的教学设计和PPT、各类小视频、图片、音频等,为即将进行平台上传准备好素材。 5.网络课程平台上传 将整理好的课程资源按照章节进行上传,后期教学就可以使用了。 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课程,经过教师团队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也总结出来一些小心得,例如:上传课程资源分阶段进行,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新鲜感,能观测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兴趣程度,还能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统计数字要勤看勤用,帮助和督促进度慢的同学,适时提醒学生等。 作者简介 卢倩倩(1987.01—),女,湖北宜昌人,本科,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助理讲师。职业教育任教5年,助理讲师,一线教师工作者,专注于信息化课程开发和建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