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路径探析
范文

    陈建军

    

    

    摘要: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为减贫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通过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成效与案例,针对NGO凉山彝区扶贫因素分析,结合农产品市场价格疲软,提出了政府主导,NGO建设,NGO与地方政府合作扶贫路径。

    关键词:民间组织(NGO)? ?凉山? ?彝区扶贫? ?因素分析? ?路径探析

    NGO即非政府组织,始于20世纪末。NGO在我国的扶贫、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70.2万个,社会团体、各类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分别为33.6万、5559、36.1万。随着扶贫事业深入,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扶贫取得了很大进步。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至 1990年末,辖西昌市、金阳、雷波、甘洛、越西、喜德、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美姑、昭觉、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共17个县 (市)。首府设西昌市。 凉山州贫困人口在“十二五”期间同比下降53%,贫困发生率从23.4%下降到13.5%。2015年,在2072个贫困村,13.2万户,50.6万贫困人口中,扶贫工作艰巨。

    一、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成效

    2016年10月底,凉山州已累计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712个,6959名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19072名特殊困难儿童。

    截至2015年底,在凉山境内活动的慈善组织90个,贫困救济,防灾减灾、助学、医疗卫生、贫困群体关爱、扶老助残、生活帮扶和禁毒防艾宣傳教育活动等14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通过实施 “一对一助学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儿童”“山里娃想洗个热水澡”“暖冬行动”等。受益群众达6万余人次,共筹集资金1800余万元,有力助推了凉山经济社会发展。

    二、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的案例

    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主要通过教育项目、艾滋病防治项目、麻风病防治项目、技能培养项目、孤儿救助项目、残疾人救助项目和志愿者项目等。扶贫主要项目见表1所示:

    表1? 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主要项目

    三、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因素分析

    NGO可以弥补政府扶贫不足。借鉴NGO参与扶贫路径探析,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前一步跨千年以及相关因素具体情况。

    (一)调整产业结构,运作范围有限

    可持续发挥效用的扶贫需要产业支撑,通过关注地方政府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以及 “十三五发展规划”,夯实第一产业、技术创新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彝区农户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共同富裕。

    NGO运作范围有限,配套设施与设备的准备,扶贫资金到位的额度与及时,项目覆盖区域帮扶彝区农户多少,带来的效果是否达到“真脱贫”标准,项目运作时效性等。

    (二)选择帮扶对象具有代表性

    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通常是针对彝区贫困家庭、瞄准特定的妇女儿童、艾滋病患者、麻风病患者、孤儿、残疾人等贫困人群。

    经过申请、比选、公示(再公示)、基层政府组织推荐、网络公示,村社乡级群众大会集体讨论,NGO实地调查汇总,民政部门网站与NGO网站图片、新闻链接,民主评议确定的帮扶对象具有代表性。

    (三)扶贫帮扶与自救相结合,缩小差距,改善贫困状况

    以前,在部分老凉山地区,上有耄耋老人,中有隔代断层(由于艾滋病与毒品死亡),子女3-5人,加上交通不便,距离乡镇路途遥远,加之气候条件恶劣,作物有限,阻碍了脱贫的转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NGO有效结合彝区政府帮扶资金与帮扶措施以及“新农合”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彝区农户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青壮年外出打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婚姻家庭观念、子女教育观念、风俗习惯观念、日常行为观念等,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

    (四)对NGO参与度、认知度不足

    凉山彝区农户对NGO项目参与扶贫存在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影响到扶贫效果。由于 NGO发展程度的参差不齐,部分不良社会组织,打着 NGO发展慈善的旗号,开展的却是以盈利为目的工作,如“快手”网络平台主播到布拖县境内的山区,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多收礼物,获得金钱收益。

    四、NGO参与凉山彝区扶贫路径选择

    习主席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提高扶贫质量关注贫困地区,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到2015年底,凉山州还有11个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国贫困最集中,贫困最多,贫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凉山彝区扶贫选择政府主导,NGO建设,NGO与地方政府合作扶贫路径。

    (一)政府主导

    1.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

    到2020年“全民脱贫”、“无一落下”。针对凉山彝区农户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彝区农户脱贫。

    生态环保种植、养殖技能培训。避免蔬菜种植农药超标,保证食物产业链绿色无污染。搞好大棚湿度、温度与光照饱和度控制,拓展小型收割机、播种机、耕地机、剥壳机、蔬菜捆扎机等适用劳动工具使用。

    发挥凉山特产品牌优势。分县市地理标志产品共48项,详见表2所示:

    表2 凉山州分县市地理标志产品

    数据来源:凉山州特产介绍(博雅特产信息网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index592.html)。

    采用“NGO(Company)+合作社+农户”模式。凉山州政府引导,NGO(非盈利组织)与公司参与,彝区农户参与基层合作社。搞好订单式农业,稳定市场供应价格,规范种养植,并保障彝区农户收入,减少出现“蒜你狠”等产量过剩,售价低等现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