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类比导入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
范文 | 甘琴 摘 要:类比导入法是一种特别的课堂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传授者通过生活、现实等素材导入一些与课上理论知识相通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立体和清晰。虽然这种方法有很多有利影响,但仍存在很多不利影响。通过现有的问题,分析类比导入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为今后改善教学方式和框架做理论基础。 关键词:类比导入法;初中数学;影响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生活化,它更具有抽象性,虽然源于生活、立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并且这个阶段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体系和联系,每一块知识点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下一块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类比导入法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期运用得很好,是非常适合进行数学教育的。 一、传统类比导入法对初中数学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类比导入法指的是利用旧知识、旧的理论去推敲或推断新的、相似的或相同的知识,教师的重点放在相似上和相同上,对于不同的方面稍更轻视,并没有看到“不同”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虽会使一些学生得到更好的提高,学会相互比较、触类旁通,但更会导致一些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形成知识混乱。人脑对于先入为主的概念会记得更加牢靠,所以当学生已然记住老师传授的“相似或相同”时,老师再进行区分和更改,已经迟了。即使学生能够消化,也很难进行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合理利用类比导入法,相对于“相似或相同”,更应该注意和强调“不同”。例如,学习“不等式”这一块内容时,老师更应该强调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点,提升学生对于两者的区分。 二、新型类比导入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利影响 1.是未来学习各科的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属于懵懂阶段,缺乏联想意识。类比导入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在学习的内容上做文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类比导入法对过去课程和知识点进行回顾,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和理解,接着再引出新知识,这样的衔接不仅显得自然而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教授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强调联想的重要性,锻炼学生学习思维,产生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比较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正常的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刚晋升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还存在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对于直观的、生活上的知识比较能够接受。然而,初中阶段的教学以抽象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锻炼为主,这为刚进初中阶段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要重视思维的锻炼。通过类比导入法加入到课堂中,以合理的推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最后通过验证来证明推理的正确性,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进行了思维能力的转换和过渡,这一点可以运用在初中阶段,乃至人生的各个阶段。 3.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接触完全陌生的知识时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类比导入法中,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新知识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减少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提高学生的信心,降低学习难度,并且旧知识的过渡作用更能达到此效果。比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导入新课,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而且还能参照等式性质得出的过程来验证不等式的性质,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这种简单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 4.有利于建立知識系统 初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学生要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才能从容面对往后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类比导入法通过导入的辨析可以增加知识之间的衔接,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体系。当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遗忘、知识网的缺失时,相关知识点的关联作用会刺激神经元回忆起失去的内容。 三、新型类比导入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不利影响 1.知识点混淆 教师在用类比导入法导入新课时往往容易忽视它带来的负面引导。学生在快速学会新知识的同时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细微的差异,或者容易出现知识混用。比如,在不等式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不等式性质,认为不等式两边不论乘除任何数都会和等式性质一样不会发生改变或者都会发生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类比的两种知识大多都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 2.与复习导入法混用 复习导入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知识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但更多是位置结构上的关联。类比导入法注重的是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思维方式的相似以及相互借鉴印证作用。部分教师无法区分两者间的差异而一概认为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旧知识传授新知识,没有什么区别。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不同方法的适用环境也是各异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仔细分析,设计出与之匹配的课堂导入。类比导入法比较契合有明显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这也是类比导入法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适当突破局限,对相似的知识点习得过程也可以进行类比。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2]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97. [3]李毓安.关于中学数学教学导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