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复习教学与反思 |
范文 | 陈久宽+田益民+王敏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复习教学为例,谈一轮复习应根据学业现状和测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避免枯燥的知识再现和单调的习题堆积,以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为依托,以学科观念和自主建构为支撑,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 关键词:氯气;复习;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届泰州市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课堂教学作为复习研讨的重要形式,备课组三位教师共同完成本课例教学设计,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师施教,达到预期复习效果,受到参会同行一致好评。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专家吴刚平曾经指出:“如果教师能自觉地钻研和思考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合理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效教学观念就建立和发展起来了。”高三复习课依据学情特点和高考风向标拟定合理的三维目标依然重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落实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细节问题,确保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学业现状 强化基础兼提升能力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江苏省化学学科属于等级考核,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目标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复习迎考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前期金属元素的复习表明学生遗忘率普遍较高,但由于学生心智渐趋成熟,复习过程中不应仅拘泥于重复识记性内容,需重视将多元化的知识有机整合,实现化学学科内综合。 2. 研究测查特点 江苏高考化学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特色鲜明,纯粹测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试题较少,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渗透于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化学应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工艺流程等具体问题中,重点考查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学重心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教学片段的设计 1. 应用引领复习 物质的具体应用是情境教学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复习依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化学应用相结合唤醒学生的认知。学生已经在基础年级已了解氯气的危害,不必对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将化学性质融入具体应用中,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基础上强化氯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担任的“角色”。 教学片段1 氯气化学性质的基本回顾 [教师]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百度百科介绍了工业制备FeCl3可用两个途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或者铁与稀盐酸反应后再通入氯气。 请同学们回忆氯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学生]生产盐酸、生产“84”消毒液、生产漂白粉、有机合成…… [投影]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能否结合投影写出相关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必须写离子方程式,其中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相关方程式。 [教师]结合上述方程式的书写,请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Cl2在这些反应中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 [教师]Cl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强氧化剂的作用,根据前面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你知道Cl2还可以氧化哪些物质吗? 2. 实验强化热点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质设计实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启发性。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演绎出生成性知识,对于较难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有能力去挑战。 教学片段2 探讨氯水及漂白粉的有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解决下列问题。 [投影]实验设计1:如何说明氯水中含有Cl2?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证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实验设计2:如何借助下面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实验设计3:如何借助实验证明漂白粉已经部分变质? [小结]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质。 3. 观念化解难点 化学原理可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一方面是基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发展、化学观念的形成与知识学习协调同步地综合考虑[1]。充分依靠化学平衡理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教学片段3 从平衡移动视角深化对氯气与水反应的理解 4. 网络贯通思维 学生对零碎知识并不陌生,但整体构建联系的能力比较缺乏,构建网络图是复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将零散的物质转化条理化,达成查漏补缺的功能。复习中以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为参照,由学生采取联络的方法画出典型物质之间的转化线,把握它们之间的纵深联系,导致高效学习的发生[2]。 教学片段4 学生自主构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教师]本节课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种化合价,即-1、0、+1,下面请自主构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识网络。 [学生]相互评价,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该网络涉及了分别由NaCl、HCl制备Cl2的有关反应,下一节课我们将对氯气的工业制备及实验室制备作进一步深入复习。 三、教学反思 逐一梳理氯气的化学反应是低效的复习行为,在课例设计过程中努力将知识问题化,以具体任务驱动学生的回忆和认知。 首先,教师跳出经验框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化学应用、实验设计、理论解释、网络建构等角度展开复习,教师努力扮演引导者作用,例如不纠结于对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进行多维度比较,而是引导学生对氯水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其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以具体物质为依托,重视学生体验过程,给学生参与者角色的机会,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变革单调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学观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复习课存在诸多不足,应试色彩偏浓,描述性内容偏多,对具体实验操作指导较少,知识网络建构开放性不足,等等,这些需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何彩霞. 引导学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国《现代化学》教材中策略性知识探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63-65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复习教学为例,谈一轮复习应根据学业现状和测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避免枯燥的知识再现和单调的习题堆积,以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为依托,以学科观念和自主建构为支撑,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 关键词:氯气;复习;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届泰州市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课堂教学作为复习研讨的重要形式,备课组三位教师共同完成本课例教学设计,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师施教,达到预期复习效果,受到参会同行一致好评。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专家吴刚平曾经指出:“如果教师能自觉地钻研和思考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合理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效教学观念就建立和发展起来了。”高三复习课依据学情特点和高考风向标拟定合理的三维目标依然重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落实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细节问题,确保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学业现状 强化基础兼提升能力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江苏省化学学科属于等级考核,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目标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复习迎考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前期金属元素的复习表明学生遗忘率普遍较高,但由于学生心智渐趋成熟,复习过程中不应仅拘泥于重复识记性内容,需重视将多元化的知识有机整合,实现化学学科内综合。 2. 研究测查特点 江苏高考化学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特色鲜明,纯粹测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试题较少,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渗透于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化学应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工艺流程等具体问题中,重点考查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学重心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教学片段的设计 1. 应用引领复习 物质的具体应用是情境教学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复习依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化学应用相结合唤醒学生的认知。学生已经在基础年级已了解氯气的危害,不必对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将化学性质融入具体应用中,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基础上强化氯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担任的“角色”。 教学片段1 氯气化学性质的基本回顾 [教师]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百度百科介绍了工业制备FeCl3可用两个途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或者铁与稀盐酸反应后再通入氯气。 请同学们回忆氯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学生]生产盐酸、生产“84”消毒液、生产漂白粉、有机合成…… [投影]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能否结合投影写出相关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必须写离子方程式,其中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相关方程式。 [教师]结合上述方程式的书写,请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Cl2在这些反应中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 [教师]Cl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强氧化剂的作用,根据前面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你知道Cl2还可以氧化哪些物质吗? 2. 实验强化热点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质设计实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启发性。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演绎出生成性知识,对于较难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有能力去挑战。 教学片段2 探讨氯水及漂白粉的有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解决下列问题。 [投影]实验设计1:如何说明氯水中含有Cl2?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证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实验设计2:如何借助下面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实验设计3:如何借助实验证明漂白粉已经部分变质? [小结]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质。 3. 观念化解难点 化学原理可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一方面是基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发展、化学观念的形成与知识学习协调同步地综合考虑[1]。充分依靠化学平衡理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教学片段3 从平衡移动视角深化对氯气与水反应的理解 4. 网络贯通思维 学生对零碎知识并不陌生,但整体构建联系的能力比较缺乏,构建网络图是复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将零散的物质转化条理化,达成查漏补缺的功能。复习中以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为参照,由学生采取联络的方法画出典型物质之间的转化线,把握它们之间的纵深联系,导致高效学习的发生[2]。 教学片段4 学生自主构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教师]本节课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种化合价,即-1、0、+1,下面请自主构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识网络。 [学生]相互评价,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该网络涉及了分别由NaCl、HCl制备Cl2的有关反应,下一节课我们将对氯气的工业制备及实验室制备作进一步深入复习。 三、教学反思 逐一梳理氯气的化学反应是低效的复习行为,在课例设计过程中努力将知识问题化,以具体任务驱动学生的回忆和认知。 首先,教师跳出经验框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化学应用、实验设计、理论解释、网络建构等角度展开复习,教师努力扮演引导者作用,例如不纠结于对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进行多维度比较,而是引导学生对氯水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其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以具体物质为依托,重视学生体验过程,给学生参与者角色的机会,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变革单调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学观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复习课存在诸多不足,应试色彩偏浓,描述性内容偏多,对具体实验操作指导较少,知识网络建构开放性不足,等等,这些需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何彩霞. 引导学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国《现代化学》教材中策略性知识探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63-65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复习教学为例,谈一轮复习应根据学业现状和测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避免枯燥的知识再现和单调的习题堆积,以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为依托,以学科观念和自主建构为支撑,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 关键词:氯气;复习;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届泰州市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课堂教学作为复习研讨的重要形式,备课组三位教师共同完成本课例教学设计,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师施教,达到预期复习效果,受到参会同行一致好评。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专家吴刚平曾经指出:“如果教师能自觉地钻研和思考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合理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效教学观念就建立和发展起来了。”高三复习课依据学情特点和高考风向标拟定合理的三维目标依然重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落实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细节问题,确保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学业现状 强化基础兼提升能力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江苏省化学学科属于等级考核,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目标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复习迎考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前期金属元素的复习表明学生遗忘率普遍较高,但由于学生心智渐趋成熟,复习过程中不应仅拘泥于重复识记性内容,需重视将多元化的知识有机整合,实现化学学科内综合。 2. 研究测查特点 江苏高考化学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特色鲜明,纯粹测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试题较少,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渗透于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化学应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工艺流程等具体问题中,重点考查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学重心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 二、教学片段的设计 1. 应用引领复习 物质的具体应用是情境教学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复习依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化学应用相结合唤醒学生的认知。学生已经在基础年级已了解氯气的危害,不必对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将化学性质融入具体应用中,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基础上强化氯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担任的“角色”。 教学片段1 氯气化学性质的基本回顾 [教师]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百度百科介绍了工业制备FeCl3可用两个途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或者铁与稀盐酸反应后再通入氯气。 请同学们回忆氯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学生]生产盐酸、生产“84”消毒液、生产漂白粉、有机合成…… [投影]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能否结合投影写出相关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必须写离子方程式,其中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相关方程式。 [教师]结合上述方程式的书写,请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Cl2在这些反应中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 [教师]Cl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强氧化剂的作用,根据前面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你知道Cl2还可以氧化哪些物质吗? 2. 实验强化热点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质设计实验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启发性。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演绎出生成性知识,对于较难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有能力去挑战。 教学片段2 探讨氯水及漂白粉的有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解决下列问题。 [投影]实验设计1:如何说明氯水中含有Cl2?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证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实验设计2:如何借助下面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实验设计3:如何借助实验证明漂白粉已经部分变质? [小结]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质。 3. 观念化解难点 化学原理可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一方面是基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发展、化学观念的形成与知识学习协调同步地综合考虑[1]。充分依靠化学平衡理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教学片段3 从平衡移动视角深化对氯气与水反应的理解 4. 网络贯通思维 学生对零碎知识并不陌生,但整体构建联系的能力比较缺乏,构建网络图是复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将零散的物质转化条理化,达成查漏补缺的功能。复习中以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为参照,由学生采取联络的方法画出典型物质之间的转化线,把握它们之间的纵深联系,导致高效学习的发生[2]。 教学片段4 学生自主构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教师]本节课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种化合价,即-1、0、+1,下面请自主构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识网络。 [学生]相互评价,完善知识网络。 [教师]该网络涉及了分别由NaCl、HCl制备Cl2的有关反应,下一节课我们将对氯气的工业制备及实验室制备作进一步深入复习。 三、教学反思 逐一梳理氯气的化学反应是低效的复习行为,在课例设计过程中努力将知识问题化,以具体任务驱动学生的回忆和认知。 首先,教师跳出经验框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化学应用、实验设计、理论解释、网络建构等角度展开复习,教师努力扮演引导者作用,例如不纠结于对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进行多维度比较,而是引导学生对氯水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其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以具体物质为依托,重视学生体验过程,给学生参与者角色的机会,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变革单调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学观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复习课存在诸多不足,应试色彩偏浓,描述性内容偏多,对具体实验操作指导较少,知识网络建构开放性不足,等等,这些需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何彩霞. 引导学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国《现代化学》教材中策略性知识探析[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63-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