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刘壮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转变了传统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并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培养现状入手,结合数学思维模式特点,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并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培养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思维;素质教育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且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其学习难度较高,难以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与原理,易产生厌学心理.为规避该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小学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培养现状 数学学习思维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产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及数学原理的深入认知.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可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应受到教师重视.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 第一,缺乏重视.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主要讲解数学概念、數学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公式的应用方法,这使课堂教学僵化枯燥,难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 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在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他们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多媒体设备和板书上列出数学公式,要求学生背诵,并布置与教材例题类似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数学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学生解答稍有变化的题目时,他们不能转变思维,难以梳理题目信息,无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数学教学效果较差. 第三,学生参与度低.在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习题训练,均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这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理念,引进先进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科学的数学教学.本文以蕴含丰富数学思维的“数学广角”模块为教学案例,总结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策略. (一)合理制订数学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为保障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纳入数学教学目标中,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技巧,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结合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培养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制订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注重目标的层次性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将数学问题与数学思维相整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并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制订层次化教学目标,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教学中获得思维提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为例,教师要综合考虑数学问题对应的数学思维和生活问题,从而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明确点和段间的关系,可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利用画一画,寻找数学规律.将植树问题推广延伸,利用同样解决方法处理其他类似生活问题,初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及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主动探究意识及生活问题解决能力. 在上述教学目标构建中,C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偏低,数学基础较差)应达到目标(1);B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应达到目标(1)和(2);A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夯实)应达到所有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通过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整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 2.以学生学情为核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方可保障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有效传递.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学生学情为核心,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法,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优化”教学中,教师可制订如下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观测实验,分析生活实例中存在的对策论、数形结合思想及优化思维.在该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机会,可使学生掌握独立分析技巧与合作讨论方法,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个性化数学学习思维. (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方式单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现状入手,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数学学习思维,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本文主要介绍情境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成功经验参考. (1)情境教学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为例,教师在讲解“植树问题”相关知识后,可提供停车场、旗杆、少数民族长桌宴等图片,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分析上述情境中蕴含的“植树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转化思想,将更多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思维体验.这样,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能够结合数学规律,自动转化数学知识,联系知识与实践,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数学学习思维的养成. (2)游戏教学法.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为例,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开展“看形想数”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依次展示1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5个正方形、7个正方形,要求学生根据电子白板上的正方形数量,记录算式.学生依次记录1、1+3=4、1+3+5=9、1+3+5+7=16.此时,教师问学生:“接下来应该是多少个正方形?”学生回答:“9个正方形.”教师接着问学生如何得出答案,学生指出教师提供正方形的数量为连续奇数,这就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推理思想.同时,在该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直观展示正方形,引导学生探究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数列,可为后续的不完全归纳法教学奠定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设计数学实践学习活动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學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应设计数学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实践学习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实践学习活动可从实地实践学习和操作实践学习两方面入手. (1)在实地实践学习中,教师可将学生置于数学问题所处的实地环境中,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后续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环境中进行分析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中,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一端栽、一端不栽”和“两端都不栽”的状况,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开展“模拟植树”活动.教师以直尺代表“树木”,为各个小组发放固定数量的“树木”,并要求各个小组在负责的区域分析如何栽树,计算栽种树木的具体数量.以某小组为例,其负责的区域两端都有房子,小组成员将其划分至“两端都不栽”的范畴,并将“两棵树木”交还给教师,明确了具体的栽种数量.在该活动下,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教师利用直观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抽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2)在操作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师生互动丰富学生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7×7方格图,学生列出1=12;1+3=4=22;…;1+3+5+7+9+11+13=72=49.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7×7方格图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在方格图上添加其他辅助线,列出其他算式.A小组在方格图上添加斜线,列出1+2+3+4+5+6+7+6+6+5+4+3+2+1的算式;B小组在方格图上添加“回”形线,列出7+6+6+5+5+4+4+3+3+2+2+1的算式;C小组在方格图上添加斜划线与正方形,列出1+8+16+24的算式.可见,在操作实践中,学生根据掌握的“以数化形”知识,进行“以形变数”的数学推理.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并在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或数学问题解答中,可使学生能够有效联系代数与图形,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快速掌握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 (四)课堂与课后衔接性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进一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进行培养,应注意学科知识教学内容与课后学习要点之间的合理衔接,进而辅助学生将从外部获取知识转换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首先,课堂与课后知识延伸,应以寻求到可跳跃性衔接点为依据.其次,应采取生活化的转变方式,完成课后与课堂之间的延伸活动. 例如,教师教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知钟表”时,除了在课堂中结合数学例题,与学生对时、分、秒等的表示方法进行学习外,还可通过课后知识延伸等方式,突破当前知识学习环节中的禁锢.该教学工作实施的相关要点可归纳如下:(1)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为研究课题,请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法,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变化.(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钟表,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对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逐步了解钟表的工作方式,从而分析如何更科学地利用时间,学会珍惜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实质上就是逐步辅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理论逐步转换为个人理性思维运用中的一种展现形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教师缺乏重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制订数学教学目标,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设计数学实践学习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治明.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9):126-128. [2]刘顿.数学抽象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107-108. [3]吉建锋.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55-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