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
范文 | 陶俊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为了有效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数学教育,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本文将就如何保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的正轨,他们对学习方法还不太熟悉,而且数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强、概念比较难懂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薄弱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数学逻辑,学习很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影响学习效率;二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逻辑性强,知识点复杂且烦琐,学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不能很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的投入程度加大.笔者将依据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多年运用经验,结合实际,给出一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1.一改枯燥的学习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课堂形式往往都是区域死板和单一的,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台下一味地接受知识.这样枯燥的课堂模式可能在一开始还能获得比较好的授课效果,而当课堂进行到后半段时,学生的耐心和兴趣就会被消耗殆尽.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无法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路,这后半段的课堂效率往往会大打折扣.究其原因,还是课堂模式一成不变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数学课的兴趣,再加上数学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数学概念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单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其内涵,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这就消磨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相当于一针强心剂,其为数学课注入了充足的活力.学生正处在渴望与他人交流观点和想法的阶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学生可以充分提出自己对数学的想法和问题,在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数学的乐趣所在,这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热烈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成倍增长.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近数学,认识数学,从而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当学生对数学有了一定兴趣之后,他们就会愿意学数学,想学数学,并能够积极地寻找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这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二法门. 2.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学习 经过笔者观察,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他们还处于最基本的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程度.事实上,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最低下的.这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到了什么完全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学习就好像工厂批量生产产品一样,除了从课堂上获得知识,没有其他任何的知识获取途径.因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样的情况做出改变.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从“学会”慢慢向“会学”过渡,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体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设立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而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开展的数学研究、数学探索则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开展的.学生选用什么方法、什么思路来思考问题,都需要他们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教师在旁边不会做任何与解题有关的指导,这样就为课堂打开了充分的自由度,并将学习的“方向盘”交给了学生.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不理解、不明白的难点也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了学习过程中.平时,除了教师的授课之外,学生也能够对数学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探求,对未知的知识能够做到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3.在小组中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帮助理解知识点 数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深度和理论严谨性,往往有着高度的概括性.数学的定理和公式大多都是由伟大的数学家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思考和演算最終得出来的,其背后蕴含的知识深度十分惊人.在小学阶段,虽说数学的学习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但是一些知识点对刚刚进入学习大门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难弄清楚的,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思维陷阱,无法真正弄明白数学知识点的意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以解题和考试为目标,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只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公式,并在做题的时候会用就可以了.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改变,这种以应试为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急需做出改变.单纯的记背公式效果并不好,学生有可能在一个礼拜、半个月之后,就对公式记得不牢固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做到有理有据,从而让知识点牢固地印刻在脑海中. 受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想高效率地学懂数学,理解数学公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是这样的.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他们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能够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将他人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做比较,从而能够很容易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查漏补缺的方法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能够更加透彻地学习数学概念.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会变得比单独解决更加容易,有效提升了数学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是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小组组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组学习的质量.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学习优秀和学习一般的学生,也会有较为外向、积极交流和较为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让同一个小组内产生化学反应,有效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 从学习成绩这一点来看,教师要尽量将学习成绩接近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内.如果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差距过大,很容易出现“走”在前面的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思路并向大家展示,而“走”在后面的学生还在思考的情况.这样,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就很难得到充分思考,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需要照顾后面的同学,而放慢脚步,从而影响小组的探索速度. 从性格特点这一点来看,教师要尽量在小组内安排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数量差不多,让两方能够互补.活跃的学生能够充分带动气氛,引导内向的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而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控制气氛,不让小组过于活跃,导致课堂失控.如果一个小组内都是比较活跃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针锋相对、争执不下的情况,而如果整个小组都是不太活跃的学生,会使小组气氛容易陷入僵局,死气沉沉,大家都沉默寡言,小组合作活动难以开展下去. 2.结合课堂知识点设立递进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一個好的学习目标的设立往往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成果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自行认识知识点,因此学习目标的设立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由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接触到这个数学概念,再通过一步一步地深入,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带到更深层次.知识点之间需要有紧密的联系,让思维有很自然的过渡过程.教师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让学生逐渐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全貌,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学生掌握知识点以后,教师就可以设立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任务,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对数学的整体框架也能够有比较好的认识. 3.突出合作的特点,提升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合作.脱离了合作的小组学习是没有灵魂的,也是没有效果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借助其他同学的力量帮助自己理解数学知识,深入了解其内涵和本质,而且能在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这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向. 合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任务的时候,要强调合作性,要让学习目标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最好能够突出学生各自的明确分工,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以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只是普通的问题研究,学生可能会出现各自研究各自的情况,小组合作名存实亡,起不到合作的目的和效果.第二,教师在活动开展前要强调小组合作的核心主旨,向学生传递合作的重要性,告诉学生这次的活动要通过合作来进行,在大家心中打下一个基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主动发扬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有条不紊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4.总结和归纳不能被忽略,学习后要及时反思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总结和归纳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常常被忽略的,它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始有终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而有所思,方能有所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固然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收获,但这样的学习收获多是趋于形式化的,不能真正总结成数学理论和数学公式来进行记忆.小学生的总结能力不是很强,仅凭自己可能无法完成最终的归纳环节,因此教师要在最后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汇总和总结,帮助学生将活动内容升华为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时要求学生进行活动记录,记录自己在探寻问题答案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以及最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交流会,每一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发言,并结合活动记录,谈一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收获,而教师可以对这些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从中总结知识点.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小组的发言中吸取先进的经验,发现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从而让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为全班所得,使小组合作研究的学习效率成倍增长.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探求数学的奥秘,而且能够在总结和反思中有效学习基于课本的数学知识,真正完成从课本出发又回归课本的数学学习过程.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教师所运用.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数学知识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兴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93. [2]庄嘉雯.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110. [3]陈丹.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魏东红.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时代教育,2017(2):2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