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 |
范文 | 薛晓 【摘要】小学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知识涵盖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定律,如果教师单一地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进而逐渐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构建一个集启智、趣味、互动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堂,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应用 趣味性教学方法主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纲,以学生的主观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夯实数学基础的教学目的.目前,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被广泛应用,并且受到小学生的普遍青睐和喜爱. 一、借助视频影像,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数学课堂较为常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通常情况下,教师常常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转换为PPT课件,以节省更多的板书书写时间.但是,这种PPT课件多呈现静态化特点,难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将静态课件转化为动态感十足的动画画面,或者动态演示教学场景.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图形的运动”为例,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常常采取板书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对图形运动轨迹产生模糊认知,并极易混淆顺时针、逆时针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正在旋转的风车.画面当中,组成风车的叶片呈现三角的形状,当三角形顺时针旋转时,教师可以在画面当中插入一个顺时针的指向箭头;当三角形逆时针旋转时,教师可以插入一个逆时针的指向箭头.这样,学生能够快速分辨出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旋转方向.当三角形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90°时,学生可以观察风车每一个叶片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当三角形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时,学生可以观察组成风车叶片的三角形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画面内容演示完毕时,教师应当结合画面内容及时解开学生内心的疑惑,即风车叶片在旋转过程中,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风车旋转90°时,中心点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一同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图形大小不变,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教师通过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视频影像当中,学习兴趣点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二、设置合作小组,打造互动课堂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时间里,无法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而出现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效果,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也会一知半解.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一个互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并在每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担当小组长的角色,专门负责监管小组成员的讨论过程与学习效果.之后,教师就可以发布小组合作讨论的数学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针对任务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讨论成果. 以“小数的性质与意义”为例,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入整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对整数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整数数位中逐步渗透小数数位的概念.例如,整数从右向左分别为个位、十位、百位……,而小数的数位从左向右分别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当这一知识点讲授完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关于“小数性质与意义”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小数的定义,教师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例如,请同学想一想,小数部分哪个计数单位最大?它与整数1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应当写在整数右面的第几位?当问题提出以后,各小组随即进入互动讨论环节.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以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当讨论结束后,教师在每一个小组当中选择一名学生代表负责作答.如果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都能够回答出准确答案,那么表明学生对小数的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这为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小数运算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师通过这种构建互动课堂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当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自行设置问题,启发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如数学应用题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体现.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可以将数学和语文学科融合到一起,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思维拓展能力,通过自行设置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加减混合应用题”为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解题瓶颈,尤其在提取已知条件时,往往无从下手,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主观需求出发.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应用题的已知条件.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加减混合应用题的题型,并自行予以解答.例如,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以下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已知小红的年龄,妈妈的年龄,以及若干年后小紅的年龄或者妈妈的年龄,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创设一道应用题.学生甲:“小红今年9岁,妈妈今年34岁,当小红18岁时,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学生乙:“小红今年11岁,妈妈今年38岁,当妈妈52岁时,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很显然,第一道问题的加减混合算式为34-9+18=43(岁),而第二道问题的算式为52-38+11=25(岁).学生在自主设计应用题时,不但可以对加减混合运算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而且开拓数学思维,这对学习难度更大的数学知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始终将趣味性作为教学课堂主题,使学生在感知数学乐趣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学会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设置一些游戏活动.活动内容应当紧密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以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带头作用,主动参与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 以“元、角、分”为例,该知识属于小学低年段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但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接触人民币,在学习该知识时,比较吃力.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元、角、分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并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以及超市收银员的角色,同时设置一些虚拟用品,标明物品单价,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对元、角、分的换算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例如,布娃娃15元一个、文具盒7.5元一个、水杯30元一个、书包53元一个、肥皂1.4元一块等.一位顾客买了一个书包、一个水杯,给了收银员100元,应当找回多少钱?而另一位顾客买了一块肥皂、一个文具盒,给了收银员20元,应当找回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游戏内容,完成买卖交易过程,并对比一下哪一名同学计算得最准确.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引入竞赛元素,挖掘学生潜力 每一名小学生都是一支潜力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每一名学生的个人潜质与闪光点,并利用小组竞赛或者学生个人竞赛的方式,创设一个比拼、竞争的学习氛围,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对学好数学知识大有裨益. 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划分小组时,应当遵循“能力均衡”的原则.每个小组的学生比例应当保持均衡,使其能够公平竞争.当小组划分结束后,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混合运算题利用投影屏幕播放出来,题目的数量尽量为整数,如10道、20道或30道.接下来,教师负责倒计时,每个小组快速将问题的答案写在题板上面,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比赛,应当及时向教师示意.最后,当竞赛时间结束,教师可以根据花费时间的多少以及准确率,评选出优胜小组.教师通过创设竞赛情境的方法,可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認真审好每一道题,仔细做好每一个题型,并始终抱着自信的心理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当中.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再难的数学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六、现场实践教学,融入生活元素 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对小学数学知识来说,其与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关联,如大街小巷红绿灯的倒计秒数、商场里收银员的收银过程、建筑装修工程当中涉及图形知识等都应用了数学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与定理,又具备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转移到课下的实践活动当中,利用学生的业余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田间地头、工业生产企业等实践现场,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以“鸡兔同笼”为例,鸡兔同笼应用题始终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但是当教师每次讲授到该知识点时,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就很严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得出正确答案,而对于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准确列出算式,或者无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学生对鸡兔同笼的问题不再畏惧,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农家小院.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鸡与兔在同一个笼子里的场景.这时,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清楚鸡与兔子在一个笼子里的表象特征.例如,鸡有几个头、有几只脚,兔子有几个头,几只脚.学生可以直接利用观察法算出鸡与兔子的个数.举例: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看,有35个头,从下面看一共有84只脚,则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清晰、直观地看到笼子里的真实情况,只能靠画面想象或者生硬的计算方法求解最后的答案,那么这种方法对知识点的吸收将产生不利影响.而学生通过在农家小院的亲身体验,鸡兔同笼的画面立刻呈现在眼前,此时,学生可以直接口算出笼子里鸡与兔的数量,即鸡的数量为28只,兔的数量为7只.这种现场实践的教学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个人视野,又使学生在现场参观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技巧,整个实践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七、结束语 趣味性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观需求,融合多媒体教学、合作小组互动、问题与游戏情境创设、竞赛活动设置以及现实生活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玉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才智,2020(18):28. [2]刘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67-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