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技出版物中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性 |
范文 | 郭华 王瑞 摘 要 由于在科技出版物里大量存在着科学技术名词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影响到科技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影响到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影响到科技文献的贮存与利用,甚至影响了新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因此,从科技知识的传播与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文献的贮存与检索等方面分析了在科技出版物中正确使用规范化的科学技术名词的重要性。在科技出版物中使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对于准确记录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推广科技成果及人类科技信息共享,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关键词 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科技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171-03 科技出版物包括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会议录、专利文献等,是记录科学技术的研究历程和成果、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词比比皆是,是构成科技出版物的重要元素,理应得到正确的、规范化的 使用。 但在现实中,由于对科技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进行审读时并没有强调科技名词这个指标,致使在科技出版物中对科技名词的使用较混乱,科技出版物里普遍存在着使用科技名词不规范的现象。一些作者偏爱使用科技名词的简称、西文字母缩写及习惯用语,从而在科技出版物中对科技概念的表述不严谨,常常出现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1],说明科技出版物的质量是有瑕疵的。 事实上,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础。 1 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的传播是将已获得的科学信息传递开来,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过程。无论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都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符号将一定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媒介传递给受传对象[2]。这个符号就是科技论文,而科技名词是科技论文的细胞,遍布于科技论文的每一个章节。科技名词是科学技术概念的名称,是用来表达专业领域科技概念的语言符号。每一个科技名词都有它的内涵与外延,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科技名词,必然会出现词不达意或接受者曲解的状况,影响科技知识的传播。 在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科技出版物上常常对同一个科学概念用不同的术语。有些是概念正确的科技名词,有些是将科技名词掐头去尾的简称,有些是外文科技名词的音译、意译或缩写,还有些是习惯用语。在公开发行的科技出版物中,这些概念相同、叫法不同的词语严重地损害了科技出版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比如一种方形、轻薄的便携式计算机,有的出版物上叫“笔记本式计算机”,还有的出版物上叫“笔记本电脑”,等等。从概念上来说,它们指的是同一个概念,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小型、可方便携带的计算机,但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来说,有可能以为是不同种类的计算机。对于后世的研究者来说,也会认为以前的那个年代有很多种的计算机,甚至有可能以为计算机和电脑是不同的机器。无论是对当代的读者还是后世的学者,这都是不严 谨的。 科学传播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速度和效果。因此,科技出版物的编辑要严肃地对待每一个科技概念,严格地使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科技名词的规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厘清科技概念的过程。只有厘清了科技概念,才能更好地规范科技名词,有利于把科学知识广泛、正确地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对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广泛的科学交流可以活跃学术思想,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实现思维碰撞,为进行新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提高交流各方的科学创造力,促使科研人员更快更多地产出新的发明。研究者使用规范化的科技術语进行学术交流,可避免因词语的语义不清晰而产生的理解差异,使各学科共享科学研究的所有成就,并在科学交流中激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思想,加快科学的进程。 2 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当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被发表之后,就该着手于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把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知识,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体现科学研究的 价值。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说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有助于促进文化、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从国外引进和转化来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而这些科学技术在国内当时是空白的,并没有现成对应的科技名词。在把先进的科技概念引入国内时,有些科技人员将它们翻译成中文时,有的名词是音译,有的名词是意译;有些科技人员直接使用外文单词或外文的首字母缩写;有些科技人员则采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或台湾省的科技人员翻译成的汉语词汇。也就是同一个科技概念被叫的五花八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日趋频繁,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3]。上述科技名词不规范的乱象显然对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与转化是不利的,可能会引起一些混乱,使得国家花更多的钱引进的却是同一项 技术。 在我国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中,由于同类的科研项目由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申报,如果没有规范的科技术语,可能不同的研究团队花费巨资研究的是同一类技术却用不同的科技术语,然后再分别进行推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来说是极大的浪费,对经济、科技和民生等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能够在科学技术的引进阶段或科研立项阶段就把内容相同的项目归在一起;在推广阶段能够以最节省的方式打通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之路,将新的科技成果从科研机构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得以生产,旧工艺得以改进。 3 利于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用已有的理论或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接受外部的各种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实践和大脑的综合与思考,当有所突破时,就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知识创新就是针对旧有理论的不足,不断从外部世界的客体中获取新信息,并对这些新信息进行交换、传递、存储、比较、分析、识别、判断、推理和输出,最终把大脑中产生的新认识作用于外部世界、创立新学科的过程[4]。新学科的创立是通过各种概念来表示的,应当有新的科技名词与之对应,这些科技名词必须能科学、系统、准确地表达新学科的 概念。 新学科是对某些问题系统化、科学化解决的学术。新学科在科技出版物上出现之时,首先要有关于新学科的定义;其次要有新学科研究的内容;最后要有新学科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定义、内容还是未来,都涉及到科技名词。对于新建立的学科,要剥茧抽丝逐渐找到清晰的概念,并给出与这些概念对应的、符合科学性的、准确的和规范化的名词。不正确的或概念模糊的科技名词,可能使读者不知其所云,更重要的是这些模糊或错误的概念在传播中会被无限扩大,引导读者误入歧途,导致读者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只有科学、规范地使用科技名词,才利于新学科的建立和 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研究在一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也相应地有了一些话语权和命名权。所以,更应该做好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为今后的科技发展和对外科技交流创造更好的 条件。 4 利于科技文献的贮存和检索 科技出版物是科技文献的集合,详细记录了科学思想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发明过程。为了使人类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更好地保留下来并被后代所追溯和利用,就需要对分散的、无组织的科技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整理,按照一定的规则,如题目、关键词、著者姓名等,将科技文献系统性地保存起来。科技文献检索是科技文献贮存的逆过程,是使用者根据学习或工作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工具,通过贮存时已经组织好的系统,按照某些信息集合来查找、获取文献的 过程。 近年来,我国已逐渐成为出版业大国。不仅有图书、期刊等纸质出版物,还有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等。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腾飞,市场繁荣,伴随着就出现了名词术语使用的混乱现象。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各类数据库、信息系统纷纷开通,互联网用户迅速增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方便地在网络上查找、选择自己需要的信 息[5]。在这种情况下,对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就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如果不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进行标引,那么同类的信息就会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者需要遍历所有的相关词汇才能收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影响了信息的检索效果。因此,统一和规范的科技名词可将同类的科技信息集中在一起贮存,方便使用者迅速、准确、高效地检索到更多的相关信息。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中文资料数据库,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文献检索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如果没有规范的标引和检索科技名词,那么一篇论文的学术性和使用价值再高,也许被湮没在浩瀚的文海中,失去了利用价值。 5 结论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里,新科技发明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谈论,因此对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科技领域的一项系统性工程。科技名词不规范的乱象已经影响到科技领域的许多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入手,在学术界尽快规范化各学科领域内的科技名词,在学校强化规范化科技名词的教育,在社会上加强规范化科技名词的宣传与普及,在科技出版界强推使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最终使全社会都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的科技 名词。 参考文献 [1]郭华,齐淑娟.科技期刊中科技名词规范使用现状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7,29(5):446-448. [2]翟杰全.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原理[J].科学管理研究,1987,5(1):50-51. [3]本刊讯.要遵照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1(4):11. [4]郭华,齐淑娟.网络环境下更要注重创新[C]//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絡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7:242-244. [5]郭华,万连城.编辑的学习能力与期刊的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4):1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