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探析
范文 孔得蕾
摘 要 目前,电视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受工作队伍人员素养水平的影响、对弱势群体保护意识差、批评方式过于严苛和超越基本的道德底线等方面,应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采取充满关爱之情的报道方式和实现情与景的交融等方面着手提升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策略,进而提高电视媒体的竞争力,提高收视率和美誉度。
關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040-0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对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注,并通过视听手段将其真实地表现出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色彩越来越浓烈。而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加应时应景地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是每一位新闻人都需要面对和深思的重要问题。
1 新闻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意义
新闻不只是简单的事件传播载体,更重要的是蕴藏在新闻背后社会所传扬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舆论的指明灯。新时代,传统的说教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注重人文关怀,而且将视角转向普通的大众,平民化趋势日益显著。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逐渐得到彰显,电视新闻报道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从广泛的群众出发,关注群众的需求,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进而激发观众对新闻报道的情感共鸣,拉近新闻与群众的距离,提升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新闻报告要从群众关心的诸多领域进行,像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这样才会赢得观众的眼球,增加新闻的点击量,不断提高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收视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 电视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
电视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从受工作队伍人员素养水平的影响、对弱势群体保护意识差、批评方式过于严苛和超越基本的道德底线等方面分析。
2.1 受工作队伍人员素养水平的影响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电视台也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想方设法不断将电视台做大做强。新闻报道作为传播国家声音的重要载体,是每个电视台不可缺少的关键节目,甚至某些电视台为了提高其影响力,不断延长新闻的播出时间,增设各类新闻栏目。栏目数量多的增加,无形间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造成人手不够用的现象,就要通过招聘满足需求,但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却纷纷谋求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也就使某些电视台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专业水平、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在入职后会接受统一的专业培训,但政治素质等方面却不是短期内就能塑造,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2.2 对弱势群体保护意识差
当下,许多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缺少基本的保护他人的意识,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意识较差。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记者的采访原则是依据收视率水平的高低,却完全忽视被采访者的处境,不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会在采访中由于言语不当给别人造成二次伤害,加大了别人的痛苦,这也会引起观众的厌恶,对记者的不当行为进行评论。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抛弃尖酸、刻薄的口吻,对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不应该添加任何主观色彩,确保报道的原汁原味性。同时,对被采访者、受害人的声音、面部等方面做必要的处理,避免给家属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2.3 批评方式过于严苛
电视新闻报道具有舆论监督的职责,但监督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该通过揭露某类社会现象起到提醒和呼吁的作用,呼吁人们向善、向上,是基于善的起点出发的,而不是用批评的口吻去指责别人,即使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报道,也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其中。新闻记者在进行报到时,要尽量避免主观评价,不使用带有侮辱色彩的话语,带给被采访者一种受尊重的感觉,平等展开交流,唯有此才会给观众带来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
2.4 超越基本的道德底线
现在很多记者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为了节目的播出效果和收视率,将人文关怀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做出一些极其令人反感的行为。像一些车祸现场,记者却将一些血淋淋的画面场景展示给人们,不顾车祸家属的反对,甚至不考虑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只是希望能借助这些场景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与眼球,提高收视率。记者的这种将收视率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行为是非常不道德的,是缺少人性的行为。其实,在节目播出后,反而会遭到观众的谴责,谴责记者的冷漠和无情。
3 提升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策略
提升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策略可以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采取充满关爱之情的报道方式和实现情与景的交融等方面展开。
3.1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
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的高低,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将人文关怀时刻铭记于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首先,要做好教育工作。从最初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教育过程中,要时刻体现人文关怀,使记者亲身感受到社会中的爱,进而促进记者产生爱他人的行为。同时,借助基本的教育过程,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其次,做好记者的实习培训工作。教育过程不能与实践活动想脱离,帮助记者体验、感受该职业的酸甜苦辣,锻炼记者的工作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增强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3.2 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求记者要充分尊重被采访者,保护被采访者,保护他们的隐私,减少对他们及其家人的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使被采访者感受到来自记者的关爱与温暖。记者的尊重与关爱,就是要切实维护好受众的合法权益。坚决摒弃为收视率而进行采访的行为,不能将群众的猎奇心理作为采访的重点,甚至忽略被采访者的处境,断章取义的展开报道,这样会严重损害受众的合法权益。记者要时刻将人文关怀谨记心中,有选择性的进行报道,同时根据对被采访者的要求对声音、镜头画面等进行适当的处理,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报道更要掌握分寸,做到恰当好处。
3.3 采取充满关爱之情的报道方式
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的语言、情绪和镜头画面的选取等,往往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观众的判断产生影响,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进行新闻事件的陈述,不应该以猎奇为导向,而有针对性的对被采访者进行发问,更不要发表自身对事件本身的看法与观点。而且,在进行采访时,记者不应该带有任何情绪色彩,也不要刺激被采访者,保持被采访者的情绪稳定,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对于路人等与事件无关的人员,要尽量保护他们的隐私,减少出镜的机率。
3.4 实现情与景的交融
新闻报道的内容通常是由专门的播音员进行的,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和谐性与美感,要求播音员要声情并茂的进行新闻播报,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朗读。唯有结合声情并茂的感情投入,才会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仿佛置身在新闻事件现场,去感受当时的氛围,使电视新闻报道获得质的提升,进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结论
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传播国家声音的平台,往往会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电视新闻报道在讲述真实的新闻事件时,要时刻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好大众的合法权益。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要根据事件的进展有选择的进行内容选择,结合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被采访者的隐私,特别是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尊重他们。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努力将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节目收视率,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令杰.电视媒体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J].青年记者,2013(26):94-95.
[2]隋丹.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14(1):24.
[3]王佳俊.论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8(1).
[4]余红玉.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以武汉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全报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8(16):65-66.
[5]李德慶.关于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探讨[J].科技传播,2016(7):5,18.
[6]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