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金融问题研究
范文

    张俊娜

    摘 要:马克思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法,就金融的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从逻辑抽象层面到历史演绎层面的考察研究。结合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及客观现状,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金融问题的理解与剖析,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现有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不仅有助于为解决我国金融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以及相关金融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金融;风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a)-080-03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金融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资本的逐利属性

    在货币资本循环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相较于储藏货币而言,资本家们更倾向于通过货币流通获得收益。换言之,资本家因其追逐利益的本性而愿意冒险。同时,马克思指出,资本家进行生产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获取利润的必要环节,是为了赚钱而不得不干的事情。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普遍周期性地暴发企图忽略生产过程而直接获得收益的问题。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本质极易导致资本与生产过程的脱离,使资本聚集在流通领域,进而促使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以追求高额利润,加速金融风险因素的累积与暴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08年的经济危机提醒人们,若放任资本进行流通,追逐高额利润,将导致经济危机重演[1]。纵观国际金融发展历程,资本追求高利益的本质势必导致社会资源朝金融领域聚集,使得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最终诱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1.2 信用的过度扩张

    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而改变,同时,信用制度将越来越普通化。利润率平均化运动被视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与保障,而信用制度的产生,使得利润率得以实现平均化。尽管信用制度可有效聚集资本,但其同时具有一定的投机属性,一旦出现信用制度滥用问题,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生产力是否过剩以及企业是否过度投机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便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的本质为具有最大化弹性的再生产过程[2]。再生产的弹性得以最大化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社会资本的使用者为非社会资本所有者,此类人群与其他会权衡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本界限的人群办事风格完全不同。信用制度未得到合理监管将导致信用过度扩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资本家的冒险精神,使其滥用他人资产进行投资,过于轻视可能由此引发的金融问题。资本家追逐高利润的本质侧面证明其具备忽视金融风险、追求高利润的动机,而过度扩张信用将导致资本家的逐利性付诸行动,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近年来,企业及家庭的信用被不断过度扩张,我国金融市场乱象问题愈发严重,金融风险日益加深。例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繁荣以及公民个人信用的过度扩张,大量资本涌入房地產行业,导致房价不断上涨,一旦房地产行业无法维持高额房价,其中的金融风险将立即暴发,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1.3 经济主体及经济机制多元化

    在整个市场环境下,拥有较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主体,其特征各不相同。不同经济主体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市场经营战略。而个人消费者在进行投资与消费的过程中同样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挑选适合的产品与企业,以提高从中获益的可能。但每一项决策均必然耗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同时,无疑将增加消费者及企业的时间成本及投资成本。随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资成本的增加,商品的销售价格将随之上升。根据消费原理,就一般商品而言,产品价格与销量成反比,商品价格的增加将导致其销量的下滑,进而导致商品库存的增加[3]。商品库存无法及时售空将占据公司资源,资金难以及时回笼,无法进行新一轮的生产。以上问题的产生不仅损害企业利润,甚至将导致企业破产与关闭。一旦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破产,金融风险势必加剧,经济市场将整体处于风险中。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金融领域的现存问题分析

    2.1 金融信用缺失,金融结构有待调整

    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其稳定运行离不开良好社会信用的支持,但实际上目前金融业中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企业或个人逃避债务而导致其他金融主体蒙受的经济损失高达1800亿人民币,此部分信用经济正逐渐演变为赖账经济。同时,由于三角债的盛行,对信用链条的优化升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长远及全局意识,仅顾眼前的自身利益,暗中助推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导致银行在债务诉讼过程中,尽管胜诉的概率较高,但执行力却相对低下。金融业发展状况作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大表现方式,可同时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风险。因此,金融信用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整治金融环境,完善金融秩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此外,我国金融结构同样存在一系列问题,较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首先,金融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程度发展并不同步;其次,金融市场结构与经济结构尚未统一;再次,金融市场结构缺乏合理性;最后,金融资产结构发展不均衡。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导功能,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

    2.2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脱离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的比重失衡,具体体现为虚拟经济比重上升,而实体经济比重下降。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产生了一定的回落,尤其在人口红利消失及资本边际收益率下降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其次,市场无法发挥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我国资本市场较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进出机制,导致我国金融市场难以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此外,随着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融资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难以发挥其筹集资金的功能;最后,金融市场脱离实体经济而趋向于虚拟经济的趋势愈发明显。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经济得到了强有力的助力,产生了一大批如余额宝、余利宝以及人人贷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4]。同时,新兴理财平台的出现,加快了金融资产的扩张速度。与虚拟经济下的金融衍生产品相比,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的储蓄利息明显偏低,导致越来越多用户不愿再将资金投入银行,大量社会资金因此进入虚拟经济市场。除此之外,实体经济中的融资困难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虚拟经济谋求高利润回报,加剧了资本由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的趋势,使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资本链进一步紧缩。

    2.3 金融监管及风险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日渐提升。就金融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全面且发展情况较为稳定。但就微观层面而言,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明显的不足,金融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亟需重点分析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诱因,以便为如何改善监管体系提供帮助。

    当前,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的表现具体包括以下三点:首先,金融监管系统存在漏洞。在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仅中国银行的监管体系及监管资源与其监管对象的发展相协调,而其他金融机构普遍无法实现对目标的有效监管;其次,金融机构自身的控制系统缺乏严密性。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系统是否完善决定整个金融行业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行。尽管我国各大金融机构内部均设有各自的监管系统,但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再次,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监管者。在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中,由于治理结构尚未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越位问题严重,导致金融机构内部极易出现控制问题。而金融机构为弥补越位导致的监管问题,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因此消耗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监管,且监管效率并未得到显著提升。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3.1 完善信用制度体系,优化金融结构及政策

    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产业的深度结合,应加快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加强社会整体的诚信文化建设,加大对诚信理念的宣传力度。随着资本的逐利性不断凸显,诚实守信作为传统美德逐渐被遗忘,社会整体诚信度明显降低,越来越多的公民缺乏诚信意识。因此,政府应加强对诚信思想的教育普及,使诚信思想深深根植于社会民众的内心,帮助民众意识到缺乏诚信是一种可耻行为,应树立一诺千金等良好的诚信观念;其次,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我國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建设与我国对于诚信体系的发展需求并不匹配。随着我国信用活动的增加,对于信用投放的需求量日渐增加,因信用投放而产生的市场竞争问题以及信用风险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需通过信用管理行业对信用体系进行监管,并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转移。而信用监管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信用信息的支持,为避免滥用信用信息问题,切实保护企业与用户的信用隐私,需加强对信用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并依法进行信用监管;最后,政府部门应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其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场活动以及信用体系的监管,加强对诚信思想的宣传力度,并进行信用教育。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应加强对信用体系的整治力度,完善信贷管理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

    为完善金融市场结构,首先应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运行体系,优化整体结构,依靠技术创新推动我国金融业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金融市场中,无论投资或融资,均需面临极大的风险,投融资决策者普遍需承担极大的压力。因此,金融市场迫切需要完善资源配置相关制度,并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弥补间接融资带来的风险及缺陷。金融市场的领导者在兼顾系统稳定的同时,应注重把握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通过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缓解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缺陷,以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其次,应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金融市场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发挥市场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应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推进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此外,应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金融交易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个企业应尽力做到信息的透明公开,实现金融机构间信息的交流共享;最后,应加快推进金融结构的升级转型,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一,建立并改进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第二,提高金融市场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后台系统的升级创新;第三,促进经济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金融交易效率,不断创新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国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

    3.2 处理好市场经济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为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不仅需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统一,两者的经济节奏同样应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明晰以下几点:首先,虚拟经济无法脱离实体经济单独发展,虚拟经济的发展应以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依托;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再次,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最后,不同的虚拟经济发展形式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重要阶段,因此,需妥善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目前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各自的发展情况而言,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实体经济。因此,应充分认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并重点关注虚拟经济的发展情况。纵观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由于我国目前虚拟经济相对落后于实体经济,导致其在面临金融风险时难以有效规避,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虚拟经济发展情况的监管必不可少。而实现我国虚拟经济的稳定发展,需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借助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同样应顺应时代发展的特征,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差距,关注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虚拟经济。此外,应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3.3 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亟需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法律体系,以规范金融市场发展,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首先,应完善信贷市场制度,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个人及企业的信用制度评估体系,尤其应加强对个人身份及资产收入情况的调查与评估;其次,应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职员的激励机制;最后,政府应逐步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实现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运行,尽量做到只在突发情况下对金融市场施加干预。

    第二,应加快金融改革进度。首先,应提高风险预警及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的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其次,应研究分析金融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再次,应畅通信息共享与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最后,应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与国际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防止单一国家风险演化成国际性风险。

    第三,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全方位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随着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推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应深化对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体系,优化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同时,应完善激励机制,促使个人与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拥护政府方针,稳定企业心态,共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尽量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

    第四,应加快完善监管体制,转变监管意识,升级监管方法,提高解决金融风险方式的“艺术性”。譬如,应尽量通过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督进行监管,减少行政命令式的强制监管方式,并重点监管金融市场内外的投机行为。同时,应尽快完善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及调控机制,一旦观察到金融风险因素暴发或累积到一定程度,可立即预警并制定应对方案。此外,应加强上下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并采取市场化监管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规范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在未出现明显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依靠市场化方式进行风险监管及调节。当出现违反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应及时借助行政手段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何增平.金融开放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困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5).

    [2] 郭金龙,周小燕.马克思主义关于金融风险的思想及其最新发展[J].金融评论,2018(01).

    [3] 郑柏茹.论金融化生存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分析视角[J].改革与战略,2020(01).

    [4] 郑健雄.现代经济危机理论的反思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基于马克思产业资本理论的考察[J].学术研究,2019(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