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会心理学后现代理论及其启示
范文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20世纪末在国内兴起的一股具有颠覆性意味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波及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历史、文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无不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相应的学科体系、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都在一定意义上发生了局部调整,这一定意义上构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我国学术界的重要特征,其影响至今依然广泛存在。

    从本质上而言,兴起于20世纪末的后现代理论是在质疑和批判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现代理论的过程中产生和完善的,因此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在学术研究理念及研究方法等层面上又针锋相对地存在着,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后现代理论与现代理论的对话与博弈会长期存在,这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究。

    社会心理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重要的学科分支,在诸多命题的研究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而在上述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后现代理论的出现一定意义上给我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带来了历史性的挑战和冲击,既有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面临着切实的质疑和批判,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应运而生,从整体上而言,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深刻认知基础上的有益吸收是当前社会心理学学科的重大命题。

    从整体上梳理我国近年来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轨迹可以发现,这一新兴学科实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有力的主题研究,差异化的研究主体从自身的研究视角进行切入,对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的后现代社会心理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成果,而在既有的多元化研究成果中,万明钢和刘显翠两位老师合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吸收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有益成果,对于我们审视和理解后现代理论对传统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有重要的帮助。本文将对该著作进行系统评述。

    该书是2013年7月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程规划教材”之一,该书紧密围绕现代社会心理学这一宏观性命题,从学科渊源、学科价值以及学科理论等多元化的视角阐述和探讨了现代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帮助高等院校学生更为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现代社会心理学,全书基本上保留了傳统意义上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相关理论,但同时也大胆吸收了后现代社会思潮语境下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有益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突破价值。

    该书是由万明钢和刘显翠两位老师共同完成的,两位老师都是长期致力于现代社会心理学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具有一定的专题研究能力和相应的学术视野,如刘显翠老师是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博士,长期从事社会认知、文化与认知神经心理等主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曾先后在国内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题论文。万明钢老师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生,曾担任过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是我国目前现代社会心理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学者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长期从事民族心理、民族地区教育以及跨文化心理等主题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民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过《“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与实践———“德洛尔报告”的重新解读》《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之比较》等学术论文,被学界广泛引用,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作用,20世纪末以来先后出版过多部理论著作,包括《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是两位老师不断揣摩、持续完善的结果,也是目前学术界最为重要的理论参考书籍之一。

    作为当前人文学科整体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心理学具有自身完整的学科体系,它旨在从专业心理学的视角审视和剖析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的行为模式,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是传统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而实际上这一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扩展和学科的持续突破,因为从本质上而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现象既是独立个体在人脑中的能动反应,同时也是社会现象、社会矛盾的直观体现,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门类,我国实际上很晚才建立具有独立学科体系的社会心理学学科,较之于文学、历史等传统人文性学科,社会心理学在我国仅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学学科尚处于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学科的功能尚没有得到集中体现,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科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功能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相应的主题研究已经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命题,特别是其中后现代社会心理学这一宏观性命题得到了学界的持续探究,相应的学者正在努力依托社会心理这一途径为我们打开解读当前社会经济的关键钥匙,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命题。

    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程规划教材”之一,《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的编写体例更多意义上偏向于高等院校教材,这样的定位实际上就意味着全书要对于现代社会心理学这一宏观命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既要做到知识点层面上的“面面俱到”,也要求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积极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文本的科学性和学理性,给读者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而这实际上是很多通识类学科教材需要面对的挑战。

    《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共由九章组成,每一章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叙述重点,各章层层推进,完成了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系统阐述。如第一章为“社会心理学概述”,这一部分作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等常规性内容,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作者也站在历史的维度上回顾了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理论,梳理了差异化学科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演变过程,这样的内容安排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至第五章聚焦于社会思维的阐述,整体叙述有助于读者切实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社会个体、社会关系这些核心命题,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在第二章内容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核心命题,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主题阐述离不开社会个体自我意识这一内容,而在著作中作者重点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概念层面上的剖析,既明晰了“何为自我意识”这一内容,同时对社会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变异以及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

    第三章为“社会化”,明确了社会化的过程,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更多意义上是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与现代社会心理学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因此这部分内容对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过程以及社会化的因素、途径等命题进行了全面闡释。社会认知是特定社会个体对于周遭环境和群体关系的主观感受,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的第四章系统介绍了社会认知的概念、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等内容,同时对于社会个体的印象形成与既有印象管理这一内容进行了集中剖析,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优化改革策略,这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心理这一命题提供了良好的视角。

    第五章的标题是“社会态度”。作为社会个体基于社会认知基础上依托语言、行动等形式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倾向,社会态度体现着特定的社会心理,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介绍了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第六章至第八章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一个范畴。

    第六章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具体涉及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等命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价值,而著作对爱情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叙述主题分别为“人际沟通”与“侵犯与利他”。前者集中阐述了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类型以及技巧等多元化内容;后者则对人际交往中的侵犯与利他这两个极端行为进行了剖析,明确了特定行为背后的心理特征。

    最后一章即第九章阐述了社会角色的认知问题,旨在引导读者以小见大,从社会的视角审视特定的个体。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作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命题,值得相关主体积极探索,而万明钢和刘显翠两位老师的《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则系统剖析了后现代理论影响下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属性,具有重要的学科突破价值。

    (孙娟/博士,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