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作业撬动师生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
范文 | 李晔 摘 要:谈及作业及作业改革问题,既是老生常谈,更是历久弥新,举足轻重;既是再普通不过的教学常规,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事关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作业 变革 反思当下作业现状,我们看到问题的确普遍存在:一是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侧重于研究备课、上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而忽视了作业布置与批改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常规之一,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对作业功能的定位不准确,认为作业的目的就是练习、巩固、强化、熟能生巧,而忽视了作业在习惯兴趣培养、学习方式转变、学科素养及德育培育等方面的功能。三是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作业缺乏差异性,千人一面;2.作业缺乏针对性,简单照搬;3.作业缺乏生活性,纯粹练习;4.作业缺乏研究性,书面至上;5.作业缺乏综合性,单打独斗;6.作业缺乏自主性,没有选择。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正能量”,反而造成了学生应付、拖拉、厌学的“负能量”,让作业在“繁重”与“低效”中徘徊。 为了彻底改变作业现状,我们把作业改革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性、规范性、有效性三个方面重拳出击,拉开了以作业撬动师生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序幕。 一、把握本质,重塑作业定义 以往我们只是将作业的本质视作所学知识的课后训练,巩固强化,但随着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步步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作业已经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中。作业的功能已经由单纯的练习性作业,拓展为预习性作业、整理性作业、补偿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体验性作业等等。也就是说,作业的功能已经由单纯的巩固与提高,拓展为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育核心素养、渗透德育等。 因此,作业已经从教学“二线”逐渐走向“一线”,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课程教学价值。我们就要站在这一认识上,把作业看作是一种“准课程”来对待、来研究。用课程观统帅作业观,用课程思维对作业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范,以作业为杠杆,撬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统筹规划,规范作业行为 我們区教研室首先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作业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来规范作业行为。《规定》指出要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严格控制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教材、教辅资料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一是重视作业的科学设计。做到“一个标准、四个禁止、六个特性”,即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禁止布置惩罚性作业,禁止布置超时超量作业;作业设计要有差异性、层次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二是强化作业的审核把关。建立作业审批制度,由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作业设计的管理,并安排教务处或年级主任、班主任统筹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各学校要对作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以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加强作业的批改讲评。要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对布置的书面作业做到全批全改,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同时,要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加强矫正性教学。 三、精心设计,促进作业高效 张志勇在《作业改革问题漫谈》中一再强调“作业设计必须以孩子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为依归”。这就是在启迪我们,让作业成为“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作业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命质量提升,让作业从老师的嘴走上学生的手、走进学生的心。循着这样的视角设计下去,聚焦到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假期作业,聚焦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作业的创新设计,我们就能让作业变得高效、有趣、有价值。 1.课前预习突出一个“导”字 课前预习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自主研究。像这样具有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是高效课堂的开始。 课前预习的方法很多,像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课前预习五部曲”——“一读、二标、三查、四问、五写”,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除了最基本的读读、写写、查查、练练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编制“导学案”。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生本教育理念,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前置性作业。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前,设计了四个课前探究活动:(1)找出圆柱和圆锥实物,认真观察其特点;(2)展开圆柱形包装盒,观察形状,想办法计算表面积;(3)想办法探究圆柱的体积;(4)想办法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探究圆锥的体积。 2.课堂练习突出一个“练”字 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到精讲多练,当堂学习、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当堂消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源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因此,强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在“练”字上下功夫,就成为重中之重。 首先要考虑“练什么”。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目标;必须精准对应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要考虑“怎么练”。一是习题贵精不贵多。要注意题目设计的典型性与趣味性,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要充分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一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提高它的利用率,力求最小的题量获得最大的练习效果。二是注重分层设计。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目标达成度都不一样,所以习题设计必须做到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最后要考虑“练得怎么样”。教师要采取板演、面批、集體订正乃至题库软件的自动收集整理分析等各种方式,及时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反馈,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3.家庭作业(仅指工作日)突出一个“分”字 家庭作业始终是家长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在严格遵守《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注重分层设计、分类要求,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我们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超市”,如A等作业为基础训练,B等作业为提高练习,C等作业为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 4.假期(含双休日)作业突出一个“合”字 假期及双休日时间比较充裕,空间比较灵活,就可以设计整合性作业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比如,常规性作业与趣味性作业相整合,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整合,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相整合,单一学科作业与跨学科作业相整合,短期性作业与长期性作业相整合,个人自主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整合等。 整合性作业的关键是要找好课程与课程、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契合点。如诗配画、文配画、读写绘、手抄报、习题病历本、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课本剧、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如引导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进行小课题研究: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采用1、2、5制?为什么水杯大多是圆柱体形状的?人的头发大约有多少根?牛奶盒的包装有什么学问等。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一一综合运用于实践,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探究的魅力。 在寒暑假里,我们则在市教科研中心的引领下倡导假期主题性作业。假期主题性作业就是以紧紧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信息等学科知识,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与实践。如2018年寒假,我们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级部为单位,确立作业主题。如一年级“我和春节有个约会”,二年级“走亲访友过大年”,三年级“舌尖上的中国”,四年级“雾霾快走开”,五年级“欢乐中国年”,六年级“走进日照民俗”。这种主题性作业摒弃了“语数”唱主角的守旧模式,语数英、音体美、品科健全学科整合,体现出浓浓的趣味性、创新性、探究性与实践性。同时,我们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进行作业“电子化”改革。在假期中,教师通过家访和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调度;开学后,学校召开作业展示交流会,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对优秀主题性作业进行了集中展示,在家长和学生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5.作业评价突出一个“促”字 作业评价是作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判断与甄别,更重要的是鼓励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有效的评价应该是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形式多样。我们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古诗考级证书”“绿色阅读考级证书”“书香小博士”“读书存折”“读书银行”等不同的评价方法与模式,促进学生追求上进;使用“等级+评语”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利用校园平台等现代化手段,晾晒优秀作业,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互相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作业改革任重而道远,但不经历探究艰辛之“酸辣”,品尝辛勤汗水之“苦咸”,怎么收获成功之“甘甜”。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作业改革,在本质性、规范性、有效性上下功夫,让作业更丰富、更立体,体现立德树人目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最终实现以作业为杠杆,撬动起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