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大班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家庭指导 |
范文 | 邴秀芝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学习新环境新要求的“挑战”,家长在帮助孩子过渡时期难免会产生手足无措的焦虑感。因此,我想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方面和家长分享几点家庭教育的策略,以供家长参考。 关键词:大班幼儿 时间观念 家庭指导 大班幼儿对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在计划管理和效率使用方面尚未形成稳定的习惯。此阶段,也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拖沓、无先后顺序,自律性差,担心在即将步入的小学生活中会产生极大地不适应现象。基于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想以贯彻《指南》为契机,在培养大班幼儿时间观念方面,向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进一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提高家长育儿信心和能力。从而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为今后入小学学习乃至一生高效率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时间感,合理规划生活流程。 所谓“时间感”是指儿童对时间的感知,也指儿童的时间观念。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幼儿理解时间和生活的關系以及守时的重要性,是家庭教育引导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亲子阅读,增强孩子的时间感 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亲子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美好情感同时又获取知识的有效渠道。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阅读跟时间有关的故事绘本,能让孩子更容易且深刻地理解并懂得其中珍惜时间的道理。比如阅读绘本《金老爷买钟》时,家长要着重引导孩子不断思考,让孩子了解时间的组成,及如何看时间,增强时间的概念,也让幼小的心灵里明白一个道理:时间如同流水一般,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再如,阅读童话《灰姑娘》时,家长可以着重描述故事里关于时间概念的细节:灰姑娘在参加渴望已久的舞会之前,仙女叮嘱她要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记住,半夜12 点之前,你假如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了一秒钟,一切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 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老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漂亮衣裙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通过重点提示,让幼儿从中体会守时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幼儿会对时间有更深层次的感知和更客观认识:不管我们所做的事情有多重要或多不重要,都需要花费时间。而时间是有限的,每天24小时,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过去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 2.亲子约定,制作个人生活计划书 制定计划书是为了提高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做事的速度和效率,所以计划书的内容就是幼儿家庭行为活动的主要环节。根据亲子讨论,大班幼儿的家庭行为活动主要有起床、早餐、上幼儿园、午睡、晚饭后活动、入睡前准备、周末家庭活动等方面。 (1)制定一日生活流程,细化时间规定。生活流程是帮助孩子把“无限的时间直线切割成有限的时间线段”,使孩子的各项行为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避免时间概念错乱和颠倒,防止在时间上纠缠不清。制定一日生活流程前,让孩子给时间做个预算:做一件事情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做哪些事情?只有对时间的分配心中有数,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关于一日生活流程的展现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图文并茂的图画钟表来对应相应环节的时间与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内容认识时间,理解时间运行的方式和规律。 (2)制定一周活动计划表,让幼儿在期待中顺利完成任务。一周活动计划表是在一日生活流程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商定一周内每天的重点活动项目。重点活动项目要安排在自由时间段,比如晚饭后活动时间,每天不同的内容会让幼儿常常充满期待并能保持充足的活动热情。另外,周活动计划表更是对周末家庭共享美好时光的一个预期安排。 二、参与时间管理,自主使用时间 大班幼儿认知能力、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时间概念逐步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萌发自主管理时间的积极情感。 1.授之以渔,领跑孩子一起完成任务 要教会孩子管理时间,就要先教会孩子充分利用时间,讲究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某件事做得最好。约定开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执行一日生活流程,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早晨7点起床洗漱,用时15分钟;7∶30早餐,用时20分钟;8∶00去幼儿园,路上大概需要10分钟;8∶10到园;12∶30午睡,用时1小时;晚饭用时30分钟;晚饭后7∶00—7∶30学习活动等。每个环节,家长首先要严格执行,并提议让孩子监督自己的行为,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促进的积极作用。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而良好的作息规律更有助于孩子对时间的自主管理。 2.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高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科学正确的方法,可以增强做事情的条理性,有效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在一篇《效率专家爸爸》的文章中,有这样一项消除浪费时间的动作的研究:穿衬衣扣纽扣 ,从上往下扣需要7 秒钟,而从下往上扣只需要两秒钟。因此训练孩子从下至上扣,每次可以节省5秒钟的时间。幼儿期正是动作发展、能力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日常家庭活动中,家长要摒弃以往“一味地催促”的教育模式,代之以“蹲下身子”的开明举措,和孩子共同探讨、尝试、体验各种动作的操作方法,让孩子在摸索中找到做事情的“捷径”。如:探索穿脱衣服的快捷方法、刷牙的正确姿势、规范的书写习惯等,使孩子逐步形成动作规范化,做事具有准确性的良好习惯。以此,让孩子步入高效轻松的时间管理程序,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开拓畅通顺遂的阳光之路。 三、激励优化管理,享受守时快乐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强化。奖励机制就是激发和巩固幼儿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能进一步强化幼儿自主管理时间的经验和能力。 1.精神奖励 精神奖励是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肯定,能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进行精神鼓励,一是语言上的鼓励,真诚地表达感受。当孩子执行生活流程取得成绩或有进步时,家长应真诚地对孩子表达:“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和成长,为你感到很高兴!”孩子偶尔做得不太好时,不要指责和埋怨,而是真诚地鼓励孩子:“妈妈能感受到你的努力,对你很有信心,我们一起加油!”。二是荣誉奖励,给孩子各种荣誉标签。比如为孩子准备一本优秀表现档案本,只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可以在上面画上一朵小红花、五角星、笑脸之类,也可以写上一句肯定或激励的知心话“亲爱的宝贝,今天你又学到了新本领”; 还可以创造一些荣誉称号,比如“守时小明星、时间小主人”等。三是身体和精神上的陪伴奖励。比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热烈的鼓掌等,看似简单,但都是孩子起跑线上最具智慧的助力和孩子中途疲倦时最有力量的支撑,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2.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最直观的奖励方式,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和孩子共同商定奖励办法。如:设立“家庭时间银行”,把每次完成任务时,剩余的时间存入每日时间存单中,浪费的时间在存单中减少。每周末核算一周的银行存储时间数,累计存储10分钟可以实现一个小愿望,累计20分钟可以实现一个中等愿望,累计30分钟可以实现一个大愿望等;累计为负数时,可以让孩子选择弥补,如把下一周某规定时间段的时间缩短,以补足本周的亏欠。另外,孩子补足时间时,家长应积极鼓励,以保护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自信心和好胜心。 我国文学家巴金有句名言: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时间观念的养成是培养幼儿好习惯的关键,对于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乃至一生的工作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同时,幼儿园教师更要营造良好的时间认识氛围,围绕孩子的兴趣设计一日教学,开展积极的主体活动,从而实现幼儿时间观念养成的教育合力,为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及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